書介 -- 《真貌重尋--教會歷史研究導引》
對不少信徒來說,神學是一門遙不可及的學科。而神學當中,教會歷史學是最令人望門莫及的學問,對於歷史感不強的香港人來說,不要說是平信徒,就算是神學生也會覺得吃不消。
正正在於我們對教會歷史的缺乏,使我們對掌握一些教義的演化以至信仰的模式力不從心。缺乏對中世紀黑暗時代教會在歐洲所行的暴政的認識,就不會明白政教分離這原則背後的原委;不去明白清代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就不會明白近代國人對西來宣教士不甚歡迎,以至解放後對西差會的迫害的背景。
缺乏對教會歷史的基本認識,我們就會製造出不少笑話,甚至是無知的信仰行為。我們也不明白自身的信仰的傳承的由來,我們信仰行為背後的淵源,以及信仰思想取捨的經過。我們也可能不能容觀地去問一些切地的問題,例如為什麼我是中華基督教會的信徒而你是宣道會,又或基督徒在政改的參與的歷史和發展。
可是與研究普通歷史一樣,教會歷史是出名吃力不討好的。教會歷史的「信仰實用價值」之低,使其永遠成為主日學的次選,又或是充塞講題的最後選擇。
讀歷史不得其法,某個程度是因為我們未能掌握所需方法。坊間有很多教會歷史的討論(當然遠遠不及那些靈修或心靈治療的書暢銷),可是要談方法論導論,就不得不推介吳國傑教授的最新作品《真貌重尋--教會歷史研究導引》(基道.2005)
作者一起首已經明言:「教會歷史是基督徒群體的寶藏」,信徒對過往傳統歷史的認識膚淺其實會影響我們信徒生命以至教會發展的健康。吳教授一開始便用上一章的篇幅,去為讀者道出研讀歷史的價值和方法,為有興趣認識教會歷史的讀者打了一支強心針。
這本書可不是一本濃縮版的歷史導論,相反它介紹了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指引你如何去對歷史題目進行研究。由針對不同時代文字所需要的字典、地圖,以至向原典出處,以及重要文獻參考書籍的介紹均應有盡有,當中亦不包括不少網上資源的介紹,以及作者使用的心得。
給讀者魚絕對不是作者的原意,相反,作者要為看官介紹釣魚的方法,魚塘的位置,以至垂釣時要注意的事項。能夠裝備讀者有自行研習歷史的能力和興趣,才是作者最關注的題目。
研究學問非常講求引經據典,三百頁的書本,有三分一正正是記載了參考資料的索引以及網上資源,對初學者以及神學生來說,這是一本研習歷史路上的求生指南。
今日世界普遍對基督教存在敵意。我們可以歸究為撒旦的攻擊以及人心的敗壞,但當我們願意謙卑下來去研究基督教近百年的歷史,可能會為此找到更多的答案。實際上,教會以往的過失,如果能透過對歷史的研讀改正過來,以史為鑑,很可能減少了很多世人對教會不必要的誤會。
本書是研習教會歷史中一本非常有建設性的方法論入門。當你望著歷史的大海而畏懼不前時,這本書會幫助你,使你能夠享受在深洋暢泳的樂趣,同時令你知道你要游往的終點。
作者:吳國傑
書名:《真貌重尋--教會歷史研究導引》
出版:基道書樓
日期:2005年9月
頁數:296頁
多謝你介紹一本這樣的書。很同意你說,沒多少基督徒喜歡研讀基督教/教會歷史。其實基督教在二千年的發展過程中(我認為基督教及教會仍在不斷轉變,但不認為一定是更為"成熟"),實在有很多很多恐怖、荒謬的歷史。每次讀基督教的歷史,除了從先人的生命見證裡學習之外,不得不提醒自己,要借古鑑今,不要重蹈覆轍。
上星期六,剛好在旺角的二樓書店,看一本關於教堂的歷史書,就這樣呆了九個字,哈哈。
Posted by AhYung | 11/30/2005 10:30:00 上午
老實說,這本書很沉悶,而且主要是作為「教會歷史研究」的導論,目的是培訓讀者,使之具備「研究」歷史的基本能力。
划不起時間去「研究」歷史的人,與其看這本,不如看梁家麟的甚麼《基督教會史略》,不喜歡看文字的,更可以去買漫畫版。
儘管如此,我推薦劍橋和牛津出版的基督教史,始終外國人做歷史做得比較扎實認真。Amazon或者圖書館都會找到。
Posted by 匿名 | 11/30/2005 06:48:00 下午
我附和kwunlam。莫非肥醫生推介這本書是叫大家都一起花上起碼一年半載去對一兩個題目研究研究一番?
坦白說,我不認為學習教會歷史可以這樣跳級上的,否則成為一個上乘的學者又有何難?要推介,也該推介些教會歷史的一些導論性書籍。這上述梁家麟的"基督教會史略"是一本相當好的書。除此之外,許多坊間出版介紹基督教的書籍也會介紹教會歷史,而且能以一個較少著色的角度去介紹。不過,好的中文的基督教史書在基督教書室賣的卻不多。
我不會向信徒們推介這本書,甚至是團友都不會,因為那不是作為平信徒需要的,正如我們會向慕道者和初信者推介斯托得的"真理的尋索",但不會推介神學家們的那些一套三冊六串厚的系統神學。
這本書我相信是給那些有志在接近學術水平的研究者看的研究手冊,別說消閒書,這本書就連進深裝備都不算啦。
Posted by HamChoi看世界 | 11/30/2005 11:22:00 下午
補充:"團契"我是指中大團契的水平。
Posted by HamChoi看世界 | 11/30/2005 11:24:00 下午
你可以選擇是否去學習歷史,也可以選擇用什麼方法歷史。
對我來說,肯對歷史有興趣已經是非常難得。
在我的介紹已經說明,這是一本「教會歷史研習」的導論,而不是一本教會歷史簡介。而事實上,有關歷史簡介的書也不乏選擇。可是,一本簡易的方法論入門,在華人基督教卻是非常的缺乏。
我覺得,中大團契的肢體是非常的多元化,書介的目的是開拓大家的簡介,就正如你不會把星期日明報所推介的書全部買下。但如果過早學某些回應者把系統神學的門檻封閉,我相信這是非常的可悲。
我經常提醒自己,今天的團友,君不知上主十年後、廿年後會如何使用他們。作為在中大團契的團友,又或作為一個大學生團友,甚至作為一個青年信徒,所需的是不斷保持自己對不同知識的開放性。
坦白的說,這本書當下給我最大的實際得益,是令我對「歷史研究」這個課題有最機本的初探,我不知道這本書在我隨後的人生會起什麼作用,但你只需花六小時的時間,便能夠對研究歷史的方法論有最基本的體會,我就覺得這數十元絕對不會白花。
就算你用不著作者所提供的資料或搜尋方法,但是從字裡行間去感受作者治史的態度,已可以令你對其生命有更深的體會。
基督教界有不少非常即食亦非常好食的教會歷史刊物,但如果你討厭了出前一丁或公仔面,又或吃了出前一丁後想自己學習打面粉,這本書絕對是一本非常好的門楷。
Posted by Raymond WOO | 12/01/2005 12:38:00 上午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Posted by HamChoi看世界 | 12/01/2005 02:27:00 下午
今天的團友們不需要這等專業研究的方法論的書,等得他們需要的時候又會有更好的選擇了。要不有其他這類新書出版,要不的話這本書也已經修訂了不知多少次了。學術研究的領域日新月異,等得這本書於大家有用武之地的時候可能早已過時了。
但是如果只是業餘的,那麼你這裡所說的"打麵粉"就是那種在神學院的老師指導下,經過起碼半年到數年時間"打磨",再經歷師生們的考問試鍊之下才能問世的"麵粉"。要做一個好的食家或者廚師,第一件事要做的並不是去學會"釣魚",而是要去好好學習"魚"為何物。對"魚"有所認識,那他才要去觀摩釣魚的人,去看看何謂"靚魚",然後有興趣的人才去學習"釣魚"。因為只有為賣魚的人,才能一開始就去學釣魚而無須好好認識他所要釣的魚。讀歷史不同研究歷史,因為這裡的"研究"是打進學術殿堂的那種,而非尋真探究的那種。
至於作者治史的態度,我想這是合格的教會史家所共有的,閱讀好的教會史書籍也能領略到。除非我要讀神學,否則我會選擇前者,而且前提是,要先對前者有所認識才選擇後者。
我當然不是這本書有什麼問題,我認為這本書是華人神學界裡極為稀少的工具書之一。只是推介這本就要叫想多認識教會史的人走冤枉路罷了。
還有你這篇推介是先講信徒認識教會歷史的必要性,然後就跳到研究教會史方法論的書上去,但是要提升信徒對教會史的認識和"歷史感"所需的並不是負責審視與修正過往教會對自身歷史認識的歷史研究者,而是更多會教會歷史並願意講解給其他人知的人。這正如大家要注意身體健康,但無須去讀醫科研究生的工具書一樣道理。
Posted by HamChoi看世界 | 12/01/2005 02:29:00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