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牆 三面窗
從前我經常批評教徒把自己關在教會的四面牆,將信仰和這個世界分隔開,自己活在一個自我封閉,又或簡稱自閉的世界,不食人間煙火,不知人間疾苦,與耶穌活在人群中的表現可以說是完全相反。
可是,最近我發現我錯了,因為教會的牆是有窗的,正常的建築物應該會有窗戶,問題是,你的窗開向那一方向。
最近在我所住的貧民區看到一幢教會,其崇拜人數為全港之首,約近百分之四的信徒在當中聚集,而且當中不乏名人藝員,每一次奉獻均達過百萬元。當你從地鐵站出來,一定會被這幢有玻璃幕牆的建築物所吸引,其聳立的十字架,遠在貧相隔一個地鐵站距離的公共屋村也可以見到。這教會已經成為西九的基督教地標,也是香港最有影響力的教會之一。
不幸地,有一個小發現令我內心非常不安,原來這教會有四面牆,窗口卻只有三面--向北的是荔枝角工業區,當中是不少大型企業和實業駐紮的地方;向南是現在熱賣的新興豪宅泓景臺、昇悅居、宇情軒以及碧海南天;向西的自然是不少最有實力的中產集中地--美孚新村,以及即將建成的曼克頓山。
可是,向東的一面,即是對著長沙灣、深水土步這個全香港最窮的貧民區,可能基於建築物設計的關係,不知道是有心抑或無意,我們見不到甚麼落地玻璃窗戶,取以代之的是冷冰冰的一道石屎牆。
我無意得罪該教會的人士,畢竟我部份的上司也是該會會友,該堂會只要找百分之一的信眾對我發出律師信,我便會立即嚇到要自殺上吊。可是,我不期然的問,今日我們教會的窗口,是向著富貴的人士,是向著有實力有資金的大商家之餘,我們有否忘記那群貧窮人。
作為一個準中產人士(如果我喊窮的話,一定會被大夥兒拿去槍斃),說一句公道的說話,耶穌在生時的確也花了很多精力去那些有權貴有地位的人身上。而事實上,我們不難發現耶穌有和不少長官、稅吏打交道,有富有的少年官願意走去跟從祂,也有官員來請求祂醫治其垂死的女兒。耶穌和他們的交流是實實在在的,我們不必要定性調子把耶穌定位一個只會高攀權貴唯利是圖的小人,而事實上這些社會上經濟和地位較豐足的人一樣有其福音的需要,他們去作出對信仰的委身立志所付出的代價,分分鐘比其他的人來得大。
可是,我們真的不禁要撫心自問和反省,特別是當這股鼓吹成功神學的熱潮下,特別是當我們大力吹捧那些人數倍增的口號下,我們的福音是否已經忘記了貧窮人?我們教會的牆是否只慬得面向那些較富裕人士,我們的福音聚會以至事工是否只關心那些中產專才,我們的關注對象是否那些還有有能力交稅(同時也能作奉獻)的人,而有意無意忘卻了另一群上帝非常關注的子民--貧窮人?
我們今日教會的窗開往什麼方向?站在貧民區的某一個藍球場望向那建築物的十字架,我看見的只是一幢石屎牆壁,我看不見教會的窗,更加不會看見教會的人向我們招手。教會的窗只開往富有的人,背對貧窮的人,這是什麼的道理?
而事實上,上帝把教會安放在貧民區和中產地區的交界,不正是要大家能平等地一樣聽得到福音嗎?福音最可貴的地方,不正是人人在上帝面前,平等地享受到主的恩典嗎?今日教會在講求效益、講求增長的時候,我們對焦的窗戶有否偏離位置?
不幸的,我聽過不少參加大型教會的信眾說:「關顧貧窮人自有適當的團體負責,我們只需要對他們奉獻金錢便可以了,更何況我們大教會要承擔「普世宣教」的使命,這是小教會所做不來的。」這是甚麼的道理?能力愈多責任愈大,這是從小到大大家均學會的道理。上帝既然給了你五千,你竟然只期望交回二千,這是上帝所喜悅嗎?
一間教會一星期(其實是兩天)的奉獻,足以成為一條村上所有領取綜援人士的兩三個 的援助金,作為一個非常龐大的經濟體系,教會是否可以做得更加多?
教會是上帝的家,教會的窗讓我們學習以上帝的心懷去向這個世界。問題是,我們選擇把窗開往那兒?我們關心的群體在那兒?在這個講求效益講求回報的年代,我們傳福音給貧窮人的異象和心志有否改變?你還記得你身邊的鄰舍,有富足人的同時,也有貧窮人嗎?
相片說明:
1.中原地圖,讓你看看我所在醫院和那一間教會並附近的住宅樓宇分佈,我知道很多同時最近買了那幾座新貴豪宅的單位,我也曾上去參觀,感覺是…
2.小弟於元洲村某個藍球場所攝
3.小弟於長沙灣道所攝
4.取自於大公報
可是,最近我發現我錯了,因為教會的牆是有窗的,正常的建築物應該會有窗戶,問題是,你的窗開向那一方向。
最近在我所住的貧民區看到一幢教會,其崇拜人數為全港之首,約近百分之四的信徒在當中聚集,而且當中不乏名人藝員,每一次奉獻均達過百萬元。當你從地鐵站出來,一定會被這幢有玻璃幕牆的建築物所吸引,其聳立的十字架,遠在貧相隔一個地鐵站距離的公共屋村也可以見到。這教會已經成為西九的基督教地標,也是香港最有影響力的教會之一。
不幸地,有一個小發現令我內心非常不安,原來這教會有四面牆,窗口卻只有三面--向北的是荔枝角工業區,當中是不少大型企業和實業駐紮的地方;向南是現在熱賣的新興豪宅泓景臺、昇悅居、宇情軒以及碧海南天;向西的自然是不少最有實力的中產集中地--美孚新村,以及即將建成的曼克頓山。
可是,向東的一面,即是對著長沙灣、深水土步這個全香港最窮的貧民區,可能基於建築物設計的關係,不知道是有心抑或無意,我們見不到甚麼落地玻璃窗戶,取以代之的是冷冰冰的一道石屎牆。
我無意得罪該教會的人士,畢竟我部份的上司也是該會會友,該堂會只要找百分之一的信眾對我發出律師信,我便會立即嚇到要自殺上吊。可是,我不期然的問,今日我們教會的窗口,是向著富貴的人士,是向著有實力有資金的大商家之餘,我們有否忘記那群貧窮人。
作為一個準中產人士(如果我喊窮的話,一定會被大夥兒拿去槍斃),說一句公道的說話,耶穌在生時的確也花了很多精力去那些有權貴有地位的人身上。而事實上,我們不難發現耶穌有和不少長官、稅吏打交道,有富有的少年官願意走去跟從祂,也有官員來請求祂醫治其垂死的女兒。耶穌和他們的交流是實實在在的,我們不必要定性調子把耶穌定位一個只會高攀權貴唯利是圖的小人,而事實上這些社會上經濟和地位較豐足的人一樣有其福音的需要,他們去作出對信仰的委身立志所付出的代價,分分鐘比其他的人來得大。
可是,我們真的不禁要撫心自問和反省,特別是當這股鼓吹成功神學的熱潮下,特別是當我們大力吹捧那些人數倍增的口號下,我們的福音是否已經忘記了貧窮人?我們教會的牆是否只慬得面向那些較富裕人士,我們的福音聚會以至事工是否只關心那些中產專才,我們的關注對象是否那些還有有能力交稅(同時也能作奉獻)的人,而有意無意忘卻了另一群上帝非常關注的子民--貧窮人?
我們今日教會的窗開往什麼方向?站在貧民區的某一個藍球場望向那建築物的十字架,我看見的只是一幢石屎牆壁,我看不見教會的窗,更加不會看見教會的人向我們招手。教會的窗只開往富有的人,背對貧窮的人,這是什麼的道理?
而事實上,上帝把教會安放在貧民區和中產地區的交界,不正是要大家能平等地一樣聽得到福音嗎?福音最可貴的地方,不正是人人在上帝面前,平等地享受到主的恩典嗎?今日教會在講求效益、講求增長的時候,我們對焦的窗戶有否偏離位置?
不幸的,我聽過不少參加大型教會的信眾說:「關顧貧窮人自有適當的團體負責,我們只需要對他們奉獻金錢便可以了,更何況我們大教會要承擔「普世宣教」的使命,這是小教會所做不來的。」這是甚麼的道理?能力愈多責任愈大,這是從小到大大家均學會的道理。上帝既然給了你五千,你竟然只期望交回二千,這是上帝所喜悅嗎?
一間教會一星期(其實是兩天)的奉獻,足以成為一條村上所有領取綜援人士的兩三個 的援助金,作為一個非常龐大的經濟體系,教會是否可以做得更加多?
教會是上帝的家,教會的窗讓我們學習以上帝的心懷去向這個世界。問題是,我們選擇把窗開往那兒?我們關心的群體在那兒?在這個講求效益講求回報的年代,我們傳福音給貧窮人的異象和心志有否改變?你還記得你身邊的鄰舍,有富足人的同時,也有貧窮人嗎?
相片說明:
1.中原地圖,讓你看看我所在醫院和那一間教會並附近的住宅樓宇分佈,我知道很多同時最近買了那幾座新貴豪宅的單位,我也曾上去參觀,感覺是…
2.小弟於元洲村某個藍球場所攝
3.小弟於長沙灣道所攝
4.取自於大公報
果然很有象徵意義!
Posted by HamChoi看世界 | 12/30/2005 10:00:00 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