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黑暗未必過去 黎明未必會來 » | 大法之歌 » | 消失了的報導 » | 星期天談傳媒自主 » | 三年 » | 二分歸邊和浪漫渲染 » | 齊來優待無牌小販 » | 失落的幸福 » | 花兒謝了 聲明也出了 » | 資訊科技,能力 »

電子病歷紀錄

醫管局耒必是全世界最善用電腦資訊科技的公營醫療機構,但在投放於電子資訊化的力量和誠意是不容否定的。

由病人床位編配,簡單病歷紀錄,化驗報告結果,以至每一位病人用甚麼飯餐,要吃多少克鉀多少卡路里,醫護人員一一可以透過電腦安排。電腦未必會減低醫護人員的行政工作量,但一定有助當中的紀錄妥善保存。

十年前如果你是甲醫院的長期病患者,因事進了乙的醫院,而你的病歷有一定的複雜程度(我是指病人的過去病歷,而非病人今次入院的病情),乙醫院就只得兩個方法,一是請求甲醫院將病人的紀錄借給乙醫院,一是將病人由乙醫院轉送至甲醫院。當中的費時失事可想以知。很多時候病歷未從甲醫院送至乙醫院,病人都可能已經出院了。

電腦化後醫生可以從電子紀錄獲取簡單的醫療報告,醫生可以廿四小時得知最新的檢查結果,以決定病人的醫療安排。這不僅省卻很多不必要的運送(運送病人本身也有風險),最重要的是醫生可以決定他院病人是否需要轉送回他院醫治(其實大部份長期病患者,在那一間醫院接受治療的分別其實不大)。

電腦化的好處,在十年後的今日隨處可見,特別是香港的地理位置其實非常細少,跨區診治雖然不獲鼓勵,但亦非常常見。病歷電腦化使我們可以得知在不同醫院診治的病人所接受治療的程度,從而安排更適合的幫助。

例如一名六十多歲的男病人因氣喘不適入醫院,肺片發覺他的左肺全部白化。原來他有未期肺癌,但一直在沙田區治療,醫生已經清楚告訴他的病情,他也接受了紓緩性的電療,電腦也使我們看到原來今次的白化點在過去也曾存在,故此醫生會知道他的白化並非因為甚麼特別的新病痛,而是已存在的肺癌進一步的惡化,甚至走入最後的階段。是故醫生不需要在浪費時間去做這項檢查那項檢查,而是將所有的心機放在減輕病人的痛苦,令他以最舒服的方法走過最後的一程。

也例如一名數多年前住在別區時患上心臟病,現在於本區老人院居住的婆婆,有一次她在深夜因為心口痛而入醫院,幸好在內聯網上找到一張在別的醫院數年前的心電圖,對照一下證實沒有新的心臟缺氧跡象。抽血報告也支持她沒有心臟病病發的證據。仔細詢問原來婆婆與老人院職員有所口角,所以「心痛」得忿忿不平。

電腦化不一定為病人所歡迎,特別是當藥單和病假紙需要由醫生在電腦處方而不可以隨便手寫,而醫生又往往需要完成早上的巡房工作甚至是門診手術時段才能有時間去處理這些文書工作(畢竟能夠出院的病情一定是最不嚴重的),往往被講求快捷又被寵慣的香港都市人群起批評。但某年後的某日子,當你因事要索取醫療報告,或因大病而再入院時,那些被電腦化紀錄的資料因為可以快速地提取,始終會對你有幫助,甚至可能救回你一命。

病歷(HISTORY)在西方醫學問症和診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於非垂危的病人,新一代的醫生都習慣了從電腦先下載列印病人的病歷基本資料(垂危的則一早已經搶救中了…),先對每一個求醫的病人有基本的了解才開始診治的工作。有些老醫生曾經埋怨新一代的人太倚賴資訊科技的便捷,少了對「問診」這門學問的鑽研。可是對我來說,「問診」不僅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而且是講求經驗的科學藝術。資訊科技的目的不是要令我們腦袋變得懶惰,而是為我們散卻繁覆無當的步驟,把心力轉移至更重要的事情上,包括問診時問得更精確到肉。

那批人最抗拒資訊科技?當然是那些不慬得電腦的人。使用電腦不是一項法令,實際上寫在紙張的病歷卡紀錄依然有著法律效用。有一些較年長的醫生始終拒絕使用電腦病歷系統。他們有著一定的難處,強迫他們是沒有可能的了。可是還有一批人,他們在電腦病歷系統所打上的「紀錄」,令人啼笑皆非,如果你急著找當時的紀錄而看著他們所寫的電子病歷,你會憤怒得不可開交!幸好這數年情況已經大大改善。

他們在電腦病歷系統上寫了甚麼?就是這句:
Please refer to the written clinical re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