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分的感慨
會考成績高低與個人能力從來不成正比。我見過很多拿三十分的會考生,卻是高分低能,只是一塊曉考試的木頭;我也見過很多在會考失意的朋友,卻因著自身的努力以及不斷的奮鬥,最後獲得美滿的生活。
今天明報有放榜前的報導,報導了一位會考零分的考生阿MARK的故事,憑著自身的努力,成為兩間自助糖果店的東主,從阿MARK的故事可以看到,只要肯努力,一定總有出頭天。就算連記者自己加插的「外評」也非常的良好,甚麼「眼神堅定,吐出的每個字都鏗鏘有力,信心十足,找不出零分的痕跡」,差點可以將故事拍成一個小型勵志劇。
可是,全篇最敗筆的訪問地方,莫過於這一句:「我從來不重視成績,長實主席李嘉誠也只讀到中五,不是讀書多才代表你賺得最多錢。」
以讀書不成但有擁有社會成就的名人作為勉勵,這本是一個無可厚非的心態,可是李嘉誠根本沒有讀到中五!如果你相信長實的簡介以及坊間一直的報導,你就會看到李嘉誠童年在戰亂中渡過,十五歲時就輟學。所以他只是小學畢業。其妻莊月明本身是英華女校的畢業生,而李嘉誠卻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老粗,這才結合一段傳世的佳話。(當然請不要理會之後李莊關係的轉變和其他傳言。)
所以阿MARK如果說出:「我從來不重視成績,長實主席李嘉誠也只讀到小學畢業,不是讀書多才代表你賺得最多錢。」那本來就是一個完滿的訪問。可是加了一句「長實主席李嘉誠也只讀到中五」,則暴露了受訪者的基本認知錯誤。而記者在其後的報導和感想不加指正又或令作補充,(很少新聞報導會加上記者感評,但這篇訪問例外),是否表示連記者甚至編輯也察覺不到問題的所在?
以「李嘉誠也只讀到中五畢業」和「李嘉誠也只讀到小學畢業」去勉勵零分考生,是有事實上的分別。在戰後你能夠有中五畢業,其實比你現在得到大學學位更為「吃香」,這是一個基本的歷史常識。由一個小學畢業的小伙子打造一個過千億的企業王國,才是這個香港傳奇令人津津樂道的地方。
會考零分本身不足懼,記者健筆也不足恃。我所懼怕的,是香港人那份混淆事實,只信感覺的主觀行事做法,在一片不願求真的風氣下繼續蔓延;我所懼怕的,是「得過且過」的心態會繼續在我們的年青人當中流傳,特別是當今日的記者連自己報導了什麼也不清楚的時候。當這報導見於這第一公信力的所謂大報,以對象原本是針對應屆會考生的時候,我就只有為香港的未來感嘆一番。
明報報導八月六日-回歸年0分生:「李嘉誠只讀到中五」
今天明報有放榜前的報導,報導了一位會考零分的考生阿MARK的故事,憑著自身的努力,成為兩間自助糖果店的東主,從阿MARK的故事可以看到,只要肯努力,一定總有出頭天。就算連記者自己加插的「外評」也非常的良好,甚麼「眼神堅定,吐出的每個字都鏗鏘有力,信心十足,找不出零分的痕跡」,差點可以將故事拍成一個小型勵志劇。
可是,全篇最敗筆的訪問地方,莫過於這一句:「我從來不重視成績,長實主席李嘉誠也只讀到中五,不是讀書多才代表你賺得最多錢。」
以讀書不成但有擁有社會成就的名人作為勉勵,這本是一個無可厚非的心態,可是李嘉誠根本沒有讀到中五!如果你相信長實的簡介以及坊間一直的報導,你就會看到李嘉誠童年在戰亂中渡過,十五歲時就輟學。所以他只是小學畢業。其妻莊月明本身是英華女校的畢業生,而李嘉誠卻是一個目不識丁的老粗,這才結合一段傳世的佳話。(當然請不要理會之後李莊關係的轉變和其他傳言。)
所以阿MARK如果說出:「我從來不重視成績,長實主席李嘉誠也只讀到小學畢業,不是讀書多才代表你賺得最多錢。」那本來就是一個完滿的訪問。可是加了一句「長實主席李嘉誠也只讀到中五」,則暴露了受訪者的基本認知錯誤。而記者在其後的報導和感想不加指正又或令作補充,(很少新聞報導會加上記者感評,但這篇訪問例外),是否表示連記者甚至編輯也察覺不到問題的所在?
以「李嘉誠也只讀到中五畢業」和「李嘉誠也只讀到小學畢業」去勉勵零分考生,是有事實上的分別。在戰後你能夠有中五畢業,其實比你現在得到大學學位更為「吃香」,這是一個基本的歷史常識。由一個小學畢業的小伙子打造一個過千億的企業王國,才是這個香港傳奇令人津津樂道的地方。
會考零分本身不足懼,記者健筆也不足恃。我所懼怕的,是香港人那份混淆事實,只信感覺的主觀行事做法,在一片不願求真的風氣下繼續蔓延;我所懼怕的,是「得過且過」的心態會繼續在我們的年青人當中流傳,特別是當今日的記者連自己報導了什麼也不清楚的時候。當這報導見於這第一公信力的所謂大報,以對象原本是針對應屆會考生的時候,我就只有為香港的未來感嘆一番。
明報報導八月六日-回歸年0分生:「李嘉誠只讀到中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