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星期天談教徒朋友 » | 荒謬的聖誕 冷酷的世界 » | 受苦節談魔徒生猶大 » | 遙遠的他 » | 又一城頁一堂的生日禮物 » | 為靈我作小結 » | 今夜維港很美 » | 單身寡佬 » | 生日前夕談談死亡 » | 星期天談感謝主 »

HKIFF筆記--工人煉獄

原名:《工人煉獄》WORKINGMAN'S DEATH
導演: 米高.格拉胡格
奧地利 2005 彩色/黑白 122 分鐘

一九四九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威廉‧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曾經說過一後段說話:「人生最遺憾的莫過於你只能每天工作八小時,卻不能吃喝八小時又或做愛八小時」(It's a shame that the only thing a man can do for eight hours a day is work. He can't eat for eight hours; he can't drink for eight hours; he can't make love for eight hours.)

那麼用一百二十分鐘的影像,走訪烏克蘭、印尼、尼日利互、巴基斯坦以及中國,捕捉工人的辛酸,誓為了要向勞動者作致敬,看來又變得如此天經地義。


在烏克蘭被廢棄的煤礦,你會看見昔日被共產政權歌頌為社會發展先進力量的煤礦工人,面對國營礦場的解體,被迫非法地進行手作開採,老的礦工只希望掙夠生活所需,能夠告老還鄉,年青的礦工縱使有豐富學歷和青春,但因著國家經濟轉營而被迫從事這嫌惡性行業,內心卻憧憬著能夠建立美好婚姻的明天。


因著對未來的憧憬而堅持在困難的物質條件和環境工作下去,豈不已經是勞動光榮的最佳明證嗎?印尼的火山採硫工人無著跌進火山的危險,採摘一塊又一塊的固態硫塊,矯健的身軀抬著過百鎊的,送到量重站以計算工資,這是他們一日最釋懷的時刻,也是回報收成的美好時光。


為著自己擁有工作而感恩,無論是基督教徒抑或回教徒也同出一徹。收入雖然微薄,工作環境雖然惡劣,但無論是屠宰牛羊,抑或為舊船解體,他們所承載的一塊牛皮一組鐵片,流著都是他們的血汗,為的,都只不過是要家人生活好過一點。當他們有工作,當他們在工作,就會發現上主真神,是那麼的祝福眷顧他們。


惟獨談到老家中國遼寧鋼鐵廠的一幕,是我最不上心的時刻。工作為了下一代,從過去,現在,將來,也是每一個工人的宿願。為了孩子,為了明天,成人努力工作,但孩子長大後,又是否還會回到像他們一樣惡劣的工作環境?未必,但也未可知。在機遇遍地的中國,工作帶來了希望,希望也帶來了新中國,可是無論是文革,抑或是現代化,人還是脫離不了工作的牢籠。


《工人之死》是電影的英文原名。電影沒有刻意賣弄這些在惡劣工作環境下工人的危險和辛酸,也沒有拿一些動人的故事來擠觀眾的眼淚。他只是忠實地紀錄工人工作的時刻,那怕是煤礦工人在不足一尺高的煤礦進餐,又或印尼採硫者把百五磅的肩擔暫且放下閒話家常,這些小人物的小故事小動作,已經足以令觀眾感受到工人的汗水的可愛和美麗;巴基斯坦廢船拆卸工人的分工合作和團結精神也令人非常的動容。


為有工作而感恩是一個不為工運人士探討的課題。而事實上,當你看到尼日尼亞的牲口屠夫細訴每天交易量可以相差廿倍,但仍為能夠工作而感恩,更視工作為其喜樂的泉源時,這其實值得我們很多因為嫌工資少而怨三怨四香港人作反思。

作為一套榮獲多個國際獎項的電影紀錄片,他展現了勞動的辛酸和光榮。工人有否出路和未來,就很在乎作為下一代你和我,會否對他們所付出的汗水作出肯定和認同了。

評分:7.5/10
電影節網址:《工人煉獄
原劇網址:WORKINGMAN'S DEATH
HKIFF Link香港國際電影節網上筆記連線

香港人向來是這種態度,既不能不工作,又要詛咒自己的工作。就像學生詛咒功課一樣,最快樂的事就是不用工作(或沒有功課)。

他們沒想過,工作過後的閒暇,才最快樂。
(當然,現在搞得人們沒有閒暇,又是另一問題了。)

你好,我們電影節網上筆記連線加了這篇的連結。
http://www.hkifflink.net/2006/04/19/505/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