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食飽飯無事做 » | 不明白 » | 你有無用呀 » | 燭光不死 人心不滅 » | 鳥倦知還3 » | 自由花 » | 紀念八九六四 不用十五十六 » | 鳥倦知還 2 » | 做愛次數與性滿足感 » | 煙民的家人 »

全民養老金

有團體要求政府向每一名老人家,無論是否綜援的受助者,一概發放每月二千五百元的老人金。

參考政府最新的統計數字,香港三十四歲以下的人口正急劇下降,人口金字塔呈老化的現象。十五至三十四歲的群組估整體人口由二零零零年的百分之三十點七,下降至百分之二十八點二。但同一時間,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由百分之十點九升至百分之十二點一。

二零零五年香港有三百六十一萬三千的勞動人口,同時亦有八十三萬六千四百名六十五歲以上的長者。香港於去年有四十六萬宗高齡津貼的公共福利金發放,於零五年涉及款額達三十六億六千萬港元。

建議每月二千五日元的老人金,是已把「生果金」計算在內。所以如果該團體的計劃得以落實,每年需要二百五十億港元,就算是把生果金取消了,也仍然要額外付出二百一十五億港元。

一年二百一十五億港元,即是每名香港勞動人口要額外負擔六千九百四十五港元。而這假設是全民就業,以及零失業率。

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建議部份款項由現時顧員的強積金公款提取。可是,對一個月入一萬元的人士來說,每個月顧主和積員的供款才一萬二千,如何能夠承擔該民間組織的建議?

二百一十五億又多少元?香港政府每一年用於衛生約為三百二十二億元,社會福利三百三十三億元,保安二百五十五億元。政府於零四至零五年度的開支為二千五百七十一億港元。

即是說「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的養老金建議,就會增加政府近百分之九的開支,這項目所付出的,將比政府每年投放於環境及食物、房屋等更為鉅大,也拍得上衛生、保安和社會福利的開支。

政客爭取要求非常容易,但是否可行,又或行動背後的影響,他們從不考慮。政府應該對長者作出多少承擔呢?你和我又願為這「全民養老金」付出多少呢?全民養老的同時卻全民老化,到底到最後是誰養誰呢?我們是否有足夠的人養呢?

政客信口開河,製造虛偽願景,又是否需要付上責任呢?作為大學教授,在政策議題的倡議時,是否可以有夠通盤的研究和考慮呢?難道馬料水的象牙塔令人看不到現實的半點嗎?

新聞閱讀

唱唱反調。

咱們1970年代出生的一代,到了65歲時,該還有工作的能力。我們那時想要老人福利,也許還要多等幾十年。在我們年老的時候,也許再沒有要求welfare的理由。政府那時能提供給我們,充其量也只會是workfare。

可是我實在不希望看見1930年代出生的那群在今天要靠拾紙皮維生。本人寧願交多一點稅,社會對他們也不是沒有責任的。

年老可以退休不工作的時代快成過去,可是年老需要退休不工作的一代仍未完全死掉。

我想對於一個學者,最嚴重的不是增加政府負擔,而是連自己爭取甚麼都搞不清楚。

我想他搞錯了一件事﹕強積金是讓工作人口儲蓄自己的退休金(明顯不夠是另一回事)。他要現有工作人口供養老人,那叫 social security, 不是強積金。

把強積金挪用給現有長者,跟搶劫沒分別。
(而且連劫「富」濟貧也不算,只是劫貧濟老)

我覺得全民養老金是一種很落後的思想。
如果老人家真的無法生活,我們有老人綜援。綜援制度不夠好是一個問題,但為有自養能力的人提供福利,不見得是長久之道。
(同理,為何不為所有人提供公屋﹖因為公屋是高地價政策之下的補救—救濟窮人)

「老有所養」是指不讓老人家「冇飯開」,而不是凡老人家都要給一份錢。那叫敬老,不是福利。敬老應該留給社會人士做,而不是政府去做。

方潤說:「老有所養」是指不讓老人家「冇飯開」,而不是凡老人家都要給一份錢。那叫敬老,不是福利。敬老應該留給社會人士做,而不是政府去做。

但是把敬老留給社會人仕做,又是否代表政府不需要有所承擔?假如人人皆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當然好。但這不是社會的現實。我們倒不能因為要宏揚社會人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而把所有老人福利都取消了吧?反之,我們該思考如可以鼓勵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制度可以塑造價值。

派錢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問題是派得有沒有智慧。比如說假如可以減免與父母同住者的租金(或提高有父母而不供養者的租金),那效果可能比現兜兜的把錢交給老人家更為理想。

至於強積金......它最大的問題是:既不是良好的儲蓄,又沒有社會資源再分配的效果。
對於小弟的強積金,本人只知道在這短短兩年已經轉換了好幾間公司,但是戶口內的金額卻沒有甚麼大轉變(若沒有減少的話)。如果完全由小弟理財,用這些錢幫小弟多買一兩手0005,單是收息也比強積金表現更好。
強積金的另一個問題,則是完全沒有pooling的效果。收入少的,強積金也少。那筆錢能否養老,很成疑問。(月薪6000工作40年:6000x0.05x2x12x40=288000。若60歲退休,80歲死亡,那每月可用288000/(12x20)=1200。如果子女不生性的話,仍是要靠綜援。)可是,收入少的,不代表他的社會貢獻少。(小弟的收入是清潔工人的5倍,但我不認為小弟比清潔工人更有貢獻。更重要的是,我是懶人,清潔工每天卻要工作10小時以上。)若一個人的退休生活完全取決於不公平的收入,那又是否公平?
在個人層面上,強積金做不到儲蓄的功能。在社會層面上,又不能調動資源交給有需要的人。那強積金要來幹麼?
當然,現在就把強積金耗掉,不是好主意。

至於學者「講話不經大腦」的問題,則源於傳媒生態對社會運動的差劣影響。
那位學者有不少關於貧窮問題的學術研究,可是誰又會在乎?誰又會知道他在學術生涯中,對貧窮線的立場曾作過重大的調整(之前使用入息替代法,後來改用相對貧窮的定義)?要搞社會運動,最終還是不要講理論了,高聲疾呼一兩句soundbite才能吸引鎂光燈的注意。
當一份最暢銷的報章之論壇版不採用任何超過800字的文章,那又代表了甚麼?要發言就不要帶腦袋,不然就沒有人看。
當然,文責自負,學者要為自己說的話負責任。可是在目前的制度下,本人對公共知識份子的前途,不表樂觀。

「但是把敬老留給社會人仕做,又是否代表政府不需要有所承擔?」
「假如人人皆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當然好。但這不是社會的現實。我們倒不能因為要宏揚社會人仕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而把所有老人福利都取消了吧?」

不額外派發全民養老金,等於取消所有老人福利??

「可是我實在不希望看見1930年代出生的那群在今天要靠拾紙皮維生。」

亦不見得凡1930年代出生的都要靠拾紙皮維生。政府應做的是照顧長者之中真正有需要的人,而不是作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式的大派金錢(客氣點說便叫「敬老」)。

kc:「不額外派發全民養老金,等於取消所有老人福利??」

我沒有如此說啊!只是覺得方潤那句「那叫敬老,不是福利」說過頭了。
本人支持老人福利,卻沒有說過支不支持全民養老金。只得一句soundbite,本人也難以說支持不支持。

「亦不見得凡1930年代出生的都要靠拾紙皮維生。政府應做的是照顧長者之中真正有需要的人,而不是作人人有份永不落空式的大派金錢(客氣點說便叫「敬老」)。」

不是每一個30一代都要拾紙皮,但他們當中拾紙皮的為數不少,那還不夠嗎?

福利不等於派錢,是以反對派錢也不應導致反對福利。在批評一些團體派錢之時,我們需要提醒自已莫把所有的福利都一併反對。這正是我要說的。

避免字面爭拗,我只能說「派錢」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要敬老,政府可以有很多措施(例如長者優惠、優先享用政府服務、甚至你說的同住長者免稅額……),這些並不需要很多錢。

漫無目的地派錢只是浪費,錢應該花在刀口子上。這裡沒有人反對老人生活要有保障,但逢人派錢就是另一回事了。

(至於強制性的退休儲蓄計劃,是必須的,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會為自己打算。但現有的強積金,卻是很差的形式,只有強積金公司才是受益者。)

多謝方兄的澄清,收到,同意。

強積金的問題...... 做不到pooling,保障不足那還算了。最令人火滾的,是保本基金不能保本!那根本不是儲蓄,不過是借錢給強積金公司炒股......
也許,我們每月「十一奉獻」給肥醫生保管,效果會更好呢! :)

被我補管…那注定一百分之一百會全部虧蝕了。

原來全民退休金的建議,並不是得個講字,事前是做過一點功課的。當然,功課做得好不好,是另一回事。

http://www.pensionforall.org.hk/html/modules/magazine/article.php?articleid=60

只靠傳媒的報導去判斷,可能並不公允。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