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不日… » | 星期日的心靈思潮 » | 聖誕應該返教會? » | 天星碼頭的失望失落 2 » | 天星碼頭的失望失落 1 » | 當民陣還在倒退而行 » | 我的投票名單 » | 醫學界選委會選舉 » | 秋眠 » | 局勢與健康 »

平安夜的彌撒

朋友約我在廿四號晚往教堂望彌撒,我感到有點抗拒。

這不與我相信與否有關,更不表示我反對天主教。相反,我相信天主教的禮儀傳統,就算在廿一世紀的今天依然存在意義,透過當中的程序與氛圍,會更幫助我們認識這個千年的佳節背後的宗教意義。

我感到不安的原因,是我拒絕以教會活動,成為我在這佳節中的宗教點綴。
聖誕節的主題就只得一個,亦應只得一個。就是記念二千年前有一個自稱為神的人降生(又或出生)於這世界。這個人(又或是神,又或者是傻佬)的出現,改變了往後二千年世界的文明秩序。主角只有一個,亦應只得一個。

問題是,這主角是一個非常有宗教性的人。無論你是否相信祂是神的兒子,又或只是聖人一名。紀念這人出生的節日,少不免會有點宗教的色彩。對教會來說,節日的出現實在有助他們將信仰信息帶給教外之人。透過聖誕節大大小小不同的佈道會報佳音活動,教會借這個佳節去進行宗教行銷,是完全不難理解的事。

可是,如果在這節日參加宗教活動,只為了增加自己佳節期間的宗教氛圍,我就會非常不安。平日絕跡於教會聚會,但突然於平安夜參加崇拜的你,究竟是懷著一個什麼的心情前往?是為了讓自己也拈到半點聖禮的祝福,讓自己覺得自己真的過了一個有「神聖」色彩的節日,抑或只是彌補自己宗教生活的欠缺感?

如是這樣,為什麼一個人的宗教態度可以沒有一致性(consistency),節日來到宗教情懷就提昇,節日一過那些宗教感就會灰飛散滅。一個人的宗教信念可在一星期內變化得如此大,宗教又或信仰在這人的地位又是如何呢?

相對那些臨急抓穌根的人,我就更欣賞那些全情投入,把耶穌棄置在垃圾桶,轉而擁抱聖誕老人的平常百性,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可能更為表裡一致。

「如果在這節日參加宗教活動,只為了增加自己佳節期間的宗教氛圍,我就會非常不安。」

「一個人的宗教信念可在一星期內變化得如此大,宗教又或信仰在這人的地位又是如何呢?」

我認為無須看得太非黑即白,強求這樣一種超脫凡俗的一致性。或者說,其實你的潛台詞並非一致性與否,而是對基督教信仰應該完整。你似乎肯定了基督教信仰能夠作為一種徹底地屬於個人整全抉擇的信仰,但卻不接受基督教作為一種宗教在社群上可以發揮著其他一些社會功能。也就是說,對他們來說,宗教並不居於首位,高於其他生活領域,宗教是其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從屬於其生活。

「基督教是信仰,不是(普通)宗教」這種看法恰好跟福音派的慣常論述相一致。在這一點上,你仍然體現出一種福音精神(儘管未必是福音派精神)。

你既然可以接受「那些全情投入,把耶穌棄置在垃圾桶,轉而擁抱聖誕老人的平常百性,因為他們的宗教信仰,可能更為表裡一致」,為甚麼就不可以接受其他一些人有他們另一種不整全的宗教生活方式,為甚麼就不可以接受其他一些人將基督教當做宗教而非信仰呢?


宗教(為之存在的其中一個原因)也就是為世人服務。就算帶著私心,上主也不會拒絕人來到他跟前的。

請你看看《法華經》的幾個比喻,其實當中的宗旨也是一貫的。對於根氣(恩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說教方式,宗教也發揮著不同的功能:
http://children.bfnn.org/comic/fhjdxggs.htm
三車火宅的譬喻
富翁窮子的譬喻

是「根器」!

現在已很少人像你這樣對宗教有嚴肅的思考了. 我覺得在眾人面前祈禱是很造作的事, 我做不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