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死後不想被人破壞 » | 當醫生賣廣告 » | 醫身容易醫心難 » | 藤原效應與方潤效應 » | 胡扯專業 » | 會考放榜前夕經過旺角 » | 反戰的燭光和盂蘭的煙火 » | 零分的感慨 » | 情感的錯配 » | 她,也是人 »

梁振英和李國章

或許今天是星期天,人也變得懶洋洋,就算連高官政客也都不外如是,甚至連自己講錯什麼也不知道。

明報報導「教統局長李國章認為,香港不是人才不足,只是缺乏信心,呼籲家長不要給子女壓力,讓他們愉快學習。」

尖子人才,均不是在「無壓力溫室」下培育出來的。試問一個又一個香港精神揚威國際的代表作,像李麗珊、劉德華、鐘尚志等,那一個人的成功是沒有面對過壓力呢?成功的人未必面對較少壓力,卻比平凡的人更慬得面對壓力,甚至借助壓力成為自己的動力。被喻為亞洲金刀的李國章外科教授,想當年習醫時難道一點壓力也沒有嗎?

無疑香港的家長很多是屬於神經質的一群,當你看見中五會考放榜,那些家長依然比其已經十七十八歲的子女更為憂心,就已經可見一斑。只是,當你看見很多低分低能(今次不是高分低能)的零分會考生,至少根本沒有為自己的將來作打算,有不少的應屆放榜會考生,根本連自己前途安排也未曾考慮過,讀毅進副學士要多少學費,重讀需要辦什麼手續,就算是到會考當日也未曾想過。這些人,我只可以說他們「死於安樂」。

從小到大,沒有人教導過我們如何應付壓力,只是間中有人會叫我們看開一點,今天我們卻以「亭亭玉立」地站在社會。壓力本身不是罪惡,重點是如何將壓力化作動力,這是成功和失敗的關鍵。難道局長認為,沒有來自家長的壓力就一定學習愉快嗎?

另一位是梁振英,作為行政會議的召集人,昔日董建華年代的親信,竟然在「香港電台」的《舊日的足跡》宣稱「八萬五是港英政府的政策,特區政府只是按本子辦事」。

這說話不說由自可,一說一定會勾起許多因八萬五政策而損手爛腳的市民激動的回憶。

梁振英所說的或許是事實,可是若果用此政治事實去幫肋他減輕八萬五所帶來經濟責任的罪名,恐怕只會適得其反。

董建華政府一直被批評推行不少高大空的政策,作為老董身邊時代的紅人,梁振英如果真的有此慧眼看出問題所在,為何不趁早相告,而甘願做老董政策的跟尾狗呢?

更何況政策建議還政策建議,是否落實還得看當時政策的意願。一句「八萬五是港英政策」,不僅無助減輕董梁享政失敗的罪名,反而更證明給那些支持「英國人能中國人不能」又或「英國良好的東西,都會被中國人拖垮」的人更多的藉口。

董政府強勢推行八萬五,留給香港的設計水平低劣,一道又一道的播風牆,以及一支又一支的石屎陽具;而無聲無色地取消八萬五,更顯出董建華的施政混亂和無能,試問昔日仍在其位的梁公公在那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