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男人只是理性的動物嗎? » | 往關塔那摩之路 » | 重回舊地 1 - 談大角咀 » | 唔識教仔就唔好生 » | 生死書 » | 天有不測之風雲 » | inconsistent » | 詐病成功記得感謝上帝 » | 預前指示3 -- 斌仔與朱振國 » | 石屎令人窒息 »

你看甚麼雜誌?

你每星期購買什麼報紙雜誌,非常反映你個人的性格。

從前還在中大的時候,圖書館已經有大量的雜誌期刊可供閱讀。醫學生本來就是圖書館的常客,讀書不集中的我,每每看完一兩頁筆記便去「疱」一本雜書。大學圖書館不是館藏,都一定會有我們不專心讀書的醫學生的手汗漬。

我有一個醫生朋友,自醫學院年代已經是不斷出席大少不同的遊行示威集會,近日聽說他拍了拖,竟學人把鋼琴放在大廳(當然是供女朋友使用),甚至幫他女伴養起貓來,正當我們懷疑他為了愛情而一百八十度轉變的時候,我們發現其工作桌下一本又一本的明報月刊,我們就知道他的人文俠骨之情,與大學時應沒有兩樣。

告訴你我工作後第一份真金白銀訂閱的雜誌,是新英倫醫學期刊,約一千二百元一年,每年五十期。我還當實習醫生時,比不少年資長的前輩提示,要每星期閱讀這雜誌獲取最新資訊,不過後來發現,在電腦內聯網是可以免費閱讀這期刊,於是我也取消訂閱了。

因著內聯網的電子圖書館,我已經不用再訂閱任何醫學期刊。

那些東周西周快周慢周,根本不能令我提起任何興趣購買。娛樂圈明星的私生活又與我們何干?不過有一期某八掛雜誌報導了某師兄成為娛圈愛光顧的醫生,更成為封面主題,我也買了一期,可是看過外,其報導的內容空泛,真有種想要求退錢的感覺。

我也會定期購買ezone電腦雜誌,它不是最好的一份,不過相比明報的HI-TECH以及星島的電腦廣場,他可能是DECAY得最遲的一份。

老夫子雙周刊,以及正在出版的足球小張GOLDEN23,也是我必買之選。雖然老夫子的故事以及戴志偉的劇情你已經非常清楚,但對我來說,購買這些可能已經預先知道結局的漫畫,可能是對兒童時代的物質缺乏的一份心靈補足。

由於互聯網發達,博客已經改變了我們的閱讀方式。老實說,像港燦、MISSLEE、方潤等BLOG神,每一天的文字比那些報章專欄更有深度。有些新晉文字工作者以黃世澤和鄒頌華,他們在博客的文字可能比報章的文字更為埋身。基督徒博客如豪仔和張小嗚,其文化生命視野就算在基督教圈子也不太常見,看好的博客,比看報紙的專欄更來得有深度。

我每天也會看明報,但隨著我醫生房的同事選擇轉訂東方或蘋果的時候,我得積極考慮要重新自費訂購報紙。明報的質素每況愈下,經濟日報近幾年辦得有聲有色,特別是副刊被明報更充實。只可惜部份專欄作家的文筆不合我的脾胃。

買一份甚麼雜誌,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你從自己訂閱購買的讀物上,又增加了幾多對你自己的認識呢?

Acutally, Reading in U-lib is enjoyable, not my own books (sometimes feel boring on them) but those book cataolgy as DS....
also all my memory or knowledge on New-China was from there. Feeling guity after reading whole days of them rather than medical stuff, but now I think is worth and is the most memorable part in U -lib

工作的地方是八卦場所,所以看很多八卦雜誌。
《新地》和《忽周》不相伯仲,《新地》比《忽周》內容更空洞,花時間看浪費生命。
很多人要求看《明周》,其一,因為他們近視,可以看圖不看字;其二,內容比《新地》、《忽周》健康,有時遇上《新地》、《忽周》刊登露骨圖片的封面,遞給客人也覺得不好意思。
真心會買的只有《E+E》和以前的《基道閱讀》。《E+E》出了第十四期後仍未有新刊,我交了訂閱費後才知道他們加價,沒有退錢沒有要求我補錢,又不給第十四期我,不知道他們想怎麼樣。
訂閱網上《明報》,因為忙,愈來愈少看,付錢的部分原因是想看區聞海的專欄。

kk:懷念u-lib胡亂看書的日子…現在想來依然覺得很有滿足的感覺

chong hoi:看來我是時候考慮改訂明報網上版算了…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