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董建華博士 » | 履歷 » | 生死團 » | 死亡 » | 往生前夕《成報版》 » | 解讀醫療新聞 » | 瑣務瑣語 » | 一個好人 » | 再多 » | 核試 »

從一位教授辭職說起

正如我較早前所說,香港跑醫療線的記者寮寮可數,是故有一兩位較為熟識的老行尊,他們所寫的報導會變得更為觸目。

這一兩個記者會給你一種洞悉大勢的份量,字裡行間好像他已知道一切的內幕以及醫生之間的私人對話。一件「事件」被他們揮筆一寫,立即成為頭條新聞,好像影響非常深遠。事件的對錯,被這些記者定性後,公眾就早已作了公審。

最近香港某一肝臟移植權威的教授辭職,被某報紙渲染為人事爭鬥的結果,有人升職不果,有人戀棧權位,事情的對與錯黑白分明。局外人一看,就會覺得廿多位醫生離開同一部門,定必是系主任領導無方,醫生六點半巡房的習慣,定必與那留任不走的老人有關。總之刀光劍影,比大時代還要精彩。

我不明白那些資深記者是否知道,自己被人利用了而不自知,抑或更甚的是,那記者本身也參與了整個權力爭鬥遊戲的互動,只不過他的筆去幫他所支持的一方去開拓了多一個戰場;又或者,有些人透過文筆去擔全搞屎棍去挑撥離間,務要製造更多新聞。

大學外科早上六點半巡房,絕非這十年那主任上場才發生的事,你問年長十至廿年的醫生,也會知道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做法。就算在今天不少外科,七點半巡房已經是非常晚了。

如果你問在那大學醫院擔任醫生的人,你就會明白工作量於不同的組別有不同關係。老實說句,那個自稱去兒已決的教授,其組別的工作時間是最長之一,這與系主任的領導手法有關?抑或和該組醫生的頭頭--這名國際級教授有關?

沙士後私營醫療市場不斷鼓脹,公立醫生的薪酬卻長期被凍結。不少私家醫院發展手術中心吸引各方菁英,而公立醫院以及大學醫院的工作量有增無減,促視較有經驗的手術科醫生離開公營系統,挾著大學醫院出身的美名「開檔」,一於多勞多得搵真銀。這情況不單止在兩間大學醫院,甚至在不少龍頭公立醫院亦十分普遍。為什麼沒有人找中大外科學系的主任來批鬥一番。

一個資深教授的離開如果影響一個已經有十五年歷史的服務,那個教授理應被批評才對。傳媒只慬評估他的離開對該服務有什麼影響,而不去質問十五年來他是否訓練足夠的醫生去進行這手術。我只可以說,記者的問題,本身是本末倒置。

有人說中大的外科學系最輝煌的時代,是李國章的年代,鐘尚志亦能緊隨其後,之後這數年已經開始被港大比過去了。為什麼那記者不走去問一問,中大的兒童手術科以及心胸外科的教授,是否也早已在私家掛牌「搵真銀」?對面海大學的外科這幾年的輝煌成就,是在誰帶領下創出的?

再翻更舊的賬,想當年(沙士前夕),中大被取消資格,不能成為肝臟移植中心的時候,這為移植權威又出了甚麼聲音?

我只想說,無論是黃教授抑或范教授,都是醫學界舉足輕重,是香港的外科發展的巨人。

第二,大學醫院以及其他醫院人事之間的複雜,彼此明爭暗鬥,更本就是大家已知的秘密。

第三,從該篇報導上,各位讀者要學習,究竟這份自問公信力第一的大報,其報導有幾多成是客觀持平,有幾多是早已帶有記者(又或受訪者)的主觀願望和立場?

第四,當香港的醫療專題新聞長期為一兩人所把持,究竟公眾是認識更多,抑或被蒙蔽更加多?

後記:究竟有沒有報館有意聘請一位有醫學學位,中文高考優等成績,熟識公營醫療運作的年青人,去跑醫療新聞呢?

再後記:有人今日說不走了…

不如向心意的報館毛遂自薦

據聞信報以前有一個醫學碩士(或博士?)負責醫療新聞資訊的, 及後離開, 信報再花不起以高薪聘請具有專業資格的人填補該職位。

正正就是,誰請得起你﹖

當這社會反智成風,報紙上語不驚人死不休,比仔細推敲的文章更好賣,誰要請一個專門的人來寫﹖

(不說醫學,外國的報章尚且有所謂「science correspondent」,香港呢﹖)

簡單點說,不如嘗試投稿去報紙,寫專欄好了。

究竟有沒有報館有意聘請一位有醫學學位,中文高考優等成績,熟識公營醫療運作的年青人,去跑醫療新聞呢?

掉轉問有咁樣學歷o既人,又點會去做記者呀??

咁樣諗有點不切實際,仲有,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客觀,況且做記者正係要將自己對事件的感知和認識轉達俾讀者,否則所謂新聞就只會變成:

對面海大學醫學院某大教授離職。完!

這樣才是大家渴望的客觀新聞嗎?我看未必!

任何事情總有人同意不同意,閣下不同意某一記者對某事情的報道,而質疑某報甚或全行之公信力,顯然是有一竹竿打一船人之誤。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