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孩兒》宣揚迷信
「此片拍出愛心誠意,不過福音片照例大講耶穌,信主得救,又排斥異教——例如蘇玉華演求佛請符的孕婦,信了耶穌才母嬰平安,根本上也是宣揚迷信。」
(《天地孩兒》早產福音.石琪.明報零五年八月三十日)
近幾年影音使團的節目內容和推廣手法經常被教內的知識分子所批評,可是,其製作的票房收入卻與被批評的多寡成正比例。早前《挪亞方舟》的內容真實性,更被教內信徒有組織地提出質疑,但同時也是更近年最多教會集體訂場的影戲。
《天地孩兒》本身是由一個真人見證改篇而成,其史實性沒有像《挪亞方舟》那麼大爭議。該片透過劉松仁飾演的余教授對早產嬰生命的執著,令觀眾看見信仰如何使我們在生命的每一個遺憾當中找到光明和盼望,更加認清楚惟有基督才是人生的依歸,祝福的泉源。
可是片中的一段插曲,就是張麗斯(蘇玉華飾)--一個為求生下兒子而不擇手段的迷信婦人,惟有在改信耶穌後才得到肉身以至心靈的平安。這場節在這名專業的影評人筆下,給了「排斥異教,宣揚迷信」的評語。
我絕對無意去質疑「張麗斯」故事的真實性,作為基督徒醫護人員,我們也經常爭取機會向病人說出惟有基督才是真正平安的依歸,不論是在肉身上抑或心靈上。
但作為一個普通未信的觀眾,當看見這些「信鬼神得咀咒,信耶穌得健康」的情節,我們就不禁要問,信耶穌和信黃大仙,其實有什麼分別?如果信仰只是得到肉身和心靈的平安,我們的信仰又真的沒有什麼誇口之處。
其實類似的問題不僅發生在福音電影,也同是發生在我們傳的福音。今日我們的福音究竟是什麼的內容?我們用甚麼吸引別人信耶穌?我們在推銷一個甚麼樣的耶穌?
如果有一天當信耶穌變成和信黃大仙一樣──有病必醫,有求必應;不信耶穌的就只有咀咒和報應,那麼信耶穌其實和其他的迷信宗教沒有甚麼分別。很不幸,和其他的傳福音的手法一樣,我們讓人看見的耶穌是一個有「著數」拿的耶穌──你不開心嗎?信耶穌令你喜樂;你缺乏愛嗎?信耶穌你會被人接納關愛;你生病嗎?信耶穌後主會醫治你;你是否落在極大的困境,如經濟、感情、事業出了問題?信耶穌會令你有力量渡過難關。
我們每天是否在推銷一個黃大仙式的信仰?(其實最大的可能是我們根本已經不會再傳福音。)我們是否讓人見到基督信仰的本質是和他們不同的?又或者是我們根本分不清基督信仰和黃大仙信仰有什麼分別嗎?
其實我明白製作單位極力想借余醫生這個角式,指出只因有基督信仰才能推動他在遺憾的傷痕中繼續走上早產嬰服事之路。因著基督的愛令我們有力量去愛別人,就是我們信仰其中一個最大的分水嶺。影音使團最受歡迎的是喬宏的《天使之城》和有關謝婉雯醫生的故事,因為他們都在訴說基督信仰一個最重要的元素──把愛分享。
今天我們在販賣著甚麼樣的信仰呢?我們讓人見到的基督信仰,又和黃大仙有甚麼分別呢?每當我們高聲呼求醫治,求主賜大能大力之時,其實我們和求佛請符有甚麼分別?願意因著這位專業影評人不經意的一句,使我們得到提醒。人家每天也在察看我們信仰和生命是否和別人有不同之處,究竟我們給人見到的是基督本身,抑或我們讓人見到只是令一個無生命力的迷信宗教呢?
今天許多人傳福音時所講的見證,就只有幾條橋:絕症得治/不治、藝人皈依、惡人變好人、偽科學(近乎尋找外星人?!)等,其特色是個人主義、煽情、簡化問題及近乎迷信。
這種福音、這種信仰,與我從聖經所讀到的很不同,新舊約聖經講求人的悔改,但其前題是全人類全世界與神和好如初,是講求一種身心以至社會的安康(Shalom),而非像買保險一般的個人保障,或是心靈平安。聖經也不是一未關注死後上天堂還是落地獄的問題,而更關注今生是否過順服神的生活。天國福音可用一個字來形容,就是「變」。
Posted by CH | 9/14/2005 12:41:00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