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給自己去尋真.上 » | 試試回應 » | 要將慘字寫出來 » | 一個沒有上教堂的星期天 » | 醫療保險與扣稅 » | 家長也是兇手 » | 把誤導的文章撤回 » | 自殺 » | 上帝,還值得信嗎? » | 新年你有甚麼祝願? »

敢問期望

李兆基老師在其網誌上想到兩位學生的不同的故事和際遇:
一位成績良好,自己也甚有要求,
卻未能如願以償,默默承受失落及無助。

一位成績爛透,自己也吊兒郎當,
卻做到樂得逍遙,與眾追求享受及自在。
很不幸的,在這個越無賴越疼愛的社會,發奮上進只會被當作傻子,做個獨善其身,自我荒廢的吊兒郎當,可能會更快樂。

其實在信仰這個課題上,我們也會發現類似的情況。大部份離教者其實都是對信仰對生命有著要求,但卻要默默承受失落、無助和冷眼;但對於那些終日沉醉在愛和無知、甘心做一個吊兒郎當信徒的人,他們的宗教生活通想能夠樂得逍遙,自由自在。

李老師問了一個非常另人痛心的問題:「到底我們的政府,期望培育怎麼樣的人?」

看來,對那些仍然認真信仰的信徒,他們也應該問一個問題:「到底我們的上帝,期望培育怎麼樣的信徒?」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The above post was deleted as requested by Clement.

兩個學生的故事,難免有種偽似的對立(false dichotomy)。我建議同時考慮二乘二共四種情況,即

一位成績良好,自己也甚有要求,
卻未能如願以償,默默承受失落及無助。

(*新加)一位成績良好,自己也甚有要求,
最終樂得逍遙,能夠快快樂樂,自由自在。

一位成績爛透,自己也吊兒郎當,
卻做到樂得逍遙,與眾追求享受及自在。

(*新加)一位成績爛透,自己也吊兒郎當,
最終遭遇潦倒,艱苦度日,默默承受他人白眼。

這樣就可以將線性的討論二維平面化。用在宗教場景裏面:

1. 部份離教者其實都是對信仰對生命有著要求,但卻要默默承受失落、無助和冷眼,感到孤寂;

2. 部份離教者其實並不對信仰和生命有要求,只求樂得逍遙,自由自在。

3. 那些終日沉醉在愛和無知、甘心做一個吊兒郎當信徒的人,他們的宗教生活通想能夠樂得逍遙,自由自在。

4. 那些終日沉醉在愛和無知、甘心做一個吊兒郎當信徒的人,他們無法面對現實的各種挑戰和張力,終身走不出教會範圍,交友也主要以信徒為主,受到社會人士冷眼。

以上四點並非很好的對應,很好的類比。只想指出,各個參數(成績 vs 快樂,離教 vs 失落、無助和冷眼)並非呈正比例關係。離教者本身的去向就跟現實一樣相當多元化。


是否大部分離教者都是對信仰對生命有著呢?還是宗教委身和宗教思維根本不是他們杯茶?倒是一個問題,需要數據和其他經驗材料(例如訪談等等)來肯定。


[再補充一句,「離教者」只是一個否定性的消極概念,並無肯定性的正面意含。我們只能說「離教者」已經是基督徒,難以說他們現在「是甚麼」。]

常看你的文章,很欣賞你的執著。讀到你的「離教」,實在感覺可惜。你問的問題,我不懂如何回答,因為我不是上帝,祂也不需要我為祂辯護甚麼。還是由祂選擇答或不答你吧!

自你分享你的「離教」後,看見還是post了很多關於你的不忿,在為自己的決定找合理原因的同時,也好像要否定了所有的信徒(或你所說的「教徒」)。當然,我不清楚你的教會是怎樣,或是甚麼別的因素叫你離開。不過既然決定了,為甚麼還拖拖拉拉?是否等著些甚麼?是甚麼呢?假若真的等到了,又如何?

「離教」,我相信對你來說是個真正痛苦的決定,但叫我不解的是,不斷重複/肯定這個「離教」決定,為了甚麼?

「離教」,若是為了尋真,那我還相信有「離離教」的人。期望你真的開放心窗,容許自己有「離離教」的可能。

抱歉,這不是一篇「悔改,否則便落地獄」的命令。你也用不著回應。我想,還是不要拖拖拉拉好。

我想以教會作為問題的對象會比較直接。

查實到底要離甚麼呢?

離某教會?
離某宗派?
離福音派?
離基督新教?
離基督宗教?
離一切宗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