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背山與教徒恐同症
前言:最近在基督新報看到美國有一群教徒就《斷背山》舉行了一場討論會,當中歪理充斥,是非顛倒,令人對基督教教徒的腦袋非常擔心,故此特寫此回應,歡迎轉載。
教徒為了反對同性戀者,其理據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在紐約有一個叫做「維護一男一女傳統婚姻協會」的基督教組織,最近舉辦了一場討論《斷背山》的電影評論會,乍看討論標題還以為是一場正正常常的影評討論。
可是教徒無論再有多少的華衣,也掩蓋不了其邪惡的內心。據現時華人教徒間最有權威的《基督新報》報導,這影評會其實只不過是一場批同大會。
首先是維護一男一女婚姻協會主席的袁務成牧師發言,報導指他認為《斷背山》誤導觀眾,「電影把同性戀者刻畫為社會的受害者,爭取對同性戀缺乏認識的人們的同情,誘使社會無條件的接受他們。」
作為觀眾,我對這牧師的發言反感非常。同性戀人士在現今社會的確是受著社會性的歧視,教徒彷彿以為自己就是對同性戀最為認識的一群,對同性戀人士的平權運動作出指指點點,(難道教會不會誤導對信仰無知的人嗎?)
作品內容的選材和電影的流暢是有關係的。李安沒有拍出傑克在兒時受父虐待的片段,就被扣上加入宣揚「同性戀是天生」的罪名。難道電影人沒有自己選材的空間嗎?
這協會的副主席張悅道博士的言論就更令人嘖嘖稱奇。他認為今屆奧斯卡的提名當中有三分人一是因釋演同性戀者、變性者、或雙性戀者而獲得提名,這會「對傳統家庭婚姻帶來很大的衝擊」。從來演員都是向演戲難度作出挑戰,要演活自己有甚麼困難?一個演員的火喉,往往就是去飾演這些偏鋒角式才能演示出來。正正就是因為這群性取向特殊的人士內心世界比其他人複雜,若果演員能夠把此類角色演活,其成就就會被人肯定。把宗教歸回宗教、藝術歸回藝術的道理,在這些教徒內說看來是不可理喻。
張博士指出李安家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斷背山」的主角,和一套戲會否對下一代做成影響根本拉不上任何關係。電影本身不是用作教化,斷背山不是教育電影,而事實上我相信我也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慕尼黑》、《黑社會》、《如果.愛》以至《童夢奇緣》的主角,但我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到他一定成熟程度的時候,去學習感受電影去描寫感情和壓抑的手法和技巧。(畢竟本片不適合兒童及青少年觀看,更不適合毫無思考可言的教徒觀看)可是,我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教徒那種單元偏執的錯誤思想和世界觀。
面對張景祥這位牧師的言論,只是再一次顯得教徒只關注電影的功具性,而非電影本身。看過《斷背山》的人都會同意李安沒有刻意把「性愛裝飾得很美好、包裝得很漂亮」,如此的歪想恐怕惟有當觀眾帶了有色眼鏡,心存歪思才會想得出來。
最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其中一位執事的台下回應:
原來基督教徒為了反同性戀,可以盲目到一個地步歪曲真理,破壞倫常,將婚外情的罪比同性戀變得較低,把婚外情對社會的危害完全置之不理,這正正反映教徒惟求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歪曲事實的荒謬行徑。
就讓我們一同為那些有恐同症,而不惜顛倒是非黑白違背真理的教徒和領袖禱告,求神憐憫他們,使他們悔改。
參考網址:電影美化同性戀行為 影響下一代 http://hk.gospelherald.com/news/soc_573.htm
大紀元新聞的報導 http://www.epochtimes.com/b5/6/2/27/n1238774.htm
教徒為了反對同性戀者,其理據可以無所不用其極。
在紐約有一個叫做「維護一男一女傳統婚姻協會」的基督教組織,最近舉辦了一場討論《斷背山》的電影評論會,乍看討論標題還以為是一場正正常常的影評討論。
可是教徒無論再有多少的華衣,也掩蓋不了其邪惡的內心。據現時華人教徒間最有權威的《基督新報》報導,這影評會其實只不過是一場批同大會。
首先是維護一男一女婚姻協會主席的袁務成牧師發言,報導指他認為《斷背山》誤導觀眾,「電影把同性戀者刻畫為社會的受害者,爭取對同性戀缺乏認識的人們的同情,誘使社會無條件的接受他們。」
作為觀眾,我對這牧師的發言反感非常。同性戀人士在現今社會的確是受著社會性的歧視,教徒彷彿以為自己就是對同性戀最為認識的一群,對同性戀人士的平權運動作出指指點點,(難道教會不會誤導對信仰無知的人嗎?)
作品內容的選材和電影的流暢是有關係的。李安沒有拍出傑克在兒時受父虐待的片段,就被扣上加入宣揚「同性戀是天生」的罪名。難道電影人沒有自己選材的空間嗎?
這協會的副主席張悅道博士的言論就更令人嘖嘖稱奇。他認為今屆奧斯卡的提名當中有三分人一是因釋演同性戀者、變性者、或雙性戀者而獲得提名,這會「對傳統家庭婚姻帶來很大的衝擊」。從來演員都是向演戲難度作出挑戰,要演活自己有甚麼困難?一個演員的火喉,往往就是去飾演這些偏鋒角式才能演示出來。正正就是因為這群性取向特殊的人士內心世界比其他人複雜,若果演員能夠把此類角色演活,其成就就會被人肯定。把宗教歸回宗教、藝術歸回藝術的道理,在這些教徒內說看來是不可理喻。
張博士指出李安家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斷背山」的主角,和一套戲會否對下一代做成影響根本拉不上任何關係。電影本身不是用作教化,斷背山不是教育電影,而事實上我相信我也不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慕尼黑》、《黑社會》、《如果.愛》以至《童夢奇緣》的主角,但我會希望自己的孩子到他一定成熟程度的時候,去學習感受電影去描寫感情和壓抑的手法和技巧。(畢竟本片不適合兒童及青少年觀看,更不適合毫無思考可言的教徒觀看)可是,我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學習教徒那種單元偏執的錯誤思想和世界觀。
面對張景祥這位牧師的言論,只是再一次顯得教徒只關注電影的功具性,而非電影本身。看過《斷背山》的人都會同意李安沒有刻意把「性愛裝飾得很美好、包裝得很漂亮」,如此的歪想恐怕惟有當觀眾帶了有色眼鏡,心存歪思才會想得出來。
最令人感到可笑的是其中一位執事的台下回應:
婚外情本是錯誤的,但它只傷害自己家庭不至危害社會。可是同性戀潮流、文化不僅傷害自己家庭,還危害社會。
原來基督教徒為了反同性戀,可以盲目到一個地步歪曲真理,破壞倫常,將婚外情的罪比同性戀變得較低,把婚外情對社會的危害完全置之不理,這正正反映教徒惟求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歪曲事實的荒謬行徑。
就讓我們一同為那些有恐同症,而不惜顛倒是非黑白違背真理的教徒和領袖禱告,求神憐憫他們,使他們悔改。
參考網址:電影美化同性戀行為 影響下一代 http://hk.gospelherald.com/news/soc_573.htm
大紀元新聞的報導 http://www.epochtimes.com/b5/6/2/27/n1238774.htm
同性戀梗係比婚外情更加危害社會﹗
容乜易下次天火焚城燒埋佢﹖﹗
至少上帝未試過因為婚外情而燒人架嘛……
Posted by 方潤 | 3/02/2006 11:22:00 下午
每個人有自己的觀點與立場。在基督徒眼中,同性戀行爲是神所不喜悅的,聖經上講得很明確,我想blog主也是非常清楚的。如果這樣的話,基督徒根據聖經的教導維護這樣的價值觀,有什麽值得指責的呢?我不明白,請指教。如果有一部電影裏面主角屢犯姦淫,而這些行爲如果被美化,那麽看見這樣宣揚不被上帝喜悅的行爲的電影,我作爲一個基督徒,又能否發表自己對它的看法,勸人少看為妙呢?如果對這個問題的答案是yes的話,那基督徒看見一部電影美化同性戀的,which is also against God's teaching,那,爲什麽就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見?難道基督徒的責任就是在於順從世界,討好各人嗎?也許blog主你對基督教很有意見,所以但凡基督徒做什麽,在你眼中都一無是處,其實也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人,難道不是一種歧視?
Posted by 匿名 | 3/03/2006 06:32:00 上午
反對同性戀不是問題,反對電影也不是問題,用歪理去反對同性戀和電影才是問題。如果你還沒有看得出我所批評的問題,那就只好怪我的文字技巧稚嫩,也只好讓天火把我焚燒好了。阿門。
Posted by Raymond WOO | 3/03/2006 07:56:00 上午
每個人睇野都一定會有局限,如果因爲那個睇野有局限的人是一個基督徒或者甚至係一個牧師,就lable之為“不惜顛倒是非黑白違背真理教徒和領袖”,未免有“奉基必反”之嫌。其實點解一開始就assume對方係邪惡的教徒,是故意違背真理的人呢?試想一下,對方刻意顛倒黑白有何得着呢?恕我愚鈍,我看不出這樣的動機在哪。大家平心靜氣討論,沒必要反唇相譏吧?
Posted by 匿名 | 3/03/2006 10:08:00 上午
同性戀未必要恐懼,應該令人恐懼的教徒們去批評同性戀者的手法和歪理。
Posted by Raymond WOO | 3/03/2006 09:25:00 下午
The end justifies the means?
I think Dr. Woo's criticisms are based on this context:
http://homoissue.blogspot.com/
欲脩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Some extrapolations:
Sould we read Harry Porter?
It is about witchcrafts.
Should we read Sherlock Holmes?
It is about murders.
Should we read 天龍八部?
It is about revenge, adultery, murders....
Posted by 匿名 | 3/04/2006 05:10:00 上午
I guess there is some misunderstanding here. Sherlock Holmes is not about murders, but about finding out the truth and the murderers. If a film talk about how cool and charming the professional killers are, and consider them heros, then, it will be another scenario.
Posted by 匿名 | 3/04/2006 12:38:00 下午
不用 Sherlock Holmes,例子還有很多。
你可以說 CSI 是查案片,我也可以說 CSI 是描述怎樣殺人(和逃避追查)的片—所以教壞人。
那麼我們應該批評 CSI 嗎﹖
同理,其「平常人」來描寫同性戀者,是不是有問題﹖(乜野叫「歌頌」﹖拍得好就叫歌頌﹖)
還是凡描寫同性戀者,必定要抱持譴責的態度,才可以通過基督徒的法眼﹖
是誰有問題﹖
Posted by 方潤 | 3/04/2006 12:51:00 下午
符合誰的價值觀就通過誰的眼咯。符合你價值觀的,就能通過你的眼,符合我價值觀的,就能通過我的眼。我只係覺得為反基而反基沒什麽意義,也許在你眼中很有意義。如果係善意的批評,貼被批評者看不到的地方,也沒意義。所以,如果係對某些基督徒的做法有意見,提出善意的批評,應該讓他們看見而不僅僅是洩憤。如果係洩憤,亦無不可,不過就不要戴上“善意批評”的面具,因爲那也只不過係另外一種自義……
Posted by 匿名 | 3/04/2006 03:43:00 下午
1. 「符合誰的價值觀就通過誰的眼咯」
說得難聽點,即是「視乎睇得順唔順眼囉」。
那就大錯特錯。
我不喜歡同性戀,但我不會反對描寫同性戀的電影,無論它是不是在歌頌同性戀。
如果係睇唔順眼既,咪睇囉。
舉不出甚麼合理的理由,說明這套電影上映對社會有何錯處(除了「描寫上帝不喜悅的行為」這一點之外),就沒有反對的正當理由。
我睇基督教唔順眼,但係我冇反對福音電影。
2. 如果冇意義,咁閣下又係咩人呢﹖
老是要針對人家的批評「善意」或「非善意」,閣下正正就是胡兄要批評的人嘛。
批評只有對不對,善不善意,與你我無關。
Posted by 方潤 | 3/04/2006 06:41:00 下午
我係一個信主剛剛超過一年的基督徒,第一,我不覺得Dr.Woo批評的人,不知道你的這個conclusion是make的。第二,但凡做一件事,都會有動機,正常人都唔會無的放矢。所以想問到底批評的動機是什麽,探討評論又是否中肯。如果大家探討之後,閣下認爲在下就是被批評之人,如果閣下的批評又中肯,在下甘心受教,畢竟每個人都可能有做錯的時候,有不恰當的地方,過而能改,沒什麽大不了。
Posted by 匿名 | 3/05/2006 04:37:00 上午
1. 第一,聽唔明你「第一」講緊乜。
2. 誅心之論,殊不可取。
正如柏楊先生的批評,中國人就是慣了,面對異議,只會問「有何居心」。
一個人有何動機,跟他說得對或錯,並無關係。
3. 「有不恰當的地方,過而能改,沒什麽大不了」
胡兄正是希望大家如此。
Posted by 方潤 | 3/05/2006 12:33:00 下午
我的用心很簡單:
最近在基督新報看到美國有一群教徒就《斷背山》舉行了一場討論會,當中歪理充斥,是非顛倒,令人對基督教教徒的腦袋非常擔心,故此特寫此回應,歡迎轉載。
Posted by Raymond WOO | 3/05/2006 05:21:00 下午
我想請問一下Alex,你是否同意那班牧師對斷背山的無理指責?影片如何美化同性戀?兩名主角明顯就是悲劇人物,最終得不到好結果,這如何美化?
影片的涵意其實很明顯,就是譴責對同性戀的歧視、仇恨和暴力,兩名主角也就是傳統婚姻下的犧牲者,但結果被那班牧師說成甚麼了?說甚麼宣揚、美化同性戀,破壞家庭倫理,矮化異性戀等荒謬理由,難得真的看不透這個清晰的主旨?我看根本就是自欺欺人,本末倒置。將所有矛頭指向同性戀,這才是醜化、矮化同性戀的無恥行徑,更是侮辱其他信徒的智慧。
難道基督徒就沒有自己的思想?牧師說甚麼就是甚麼?照單全收?那可真是悲哀!如果經過思考,仍然覺得他們沒有錯,那可真的無話可說了。
Posted by 匿名 | 4/03/2006 06:29:00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