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非典型增長 » | 恐怖份子 » | 斷背山與教徒恐同症 » | 讀書組 » | 最後的尊嚴 » | 教妳去看斷背山 » | 去飲前談女性主義 » | 星期天和教徒談斷背山 » | 博客轉型 » | 女人心海底針 »

星期天談明天奧斯卡

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明天將會公佈最奧斯卡金像獎花落誰家,與此同時,教徒們正密鑼緊鼓進行其杯葛《斷背山》的行動。

一套小本電影,能夠成功對將兩名牛仔之間的愛情故事帶進大銀幕,感動數以百萬計的心靈。有不少學者為之落淚,有不少情人為之動容。除了那些教徒和MK仔外,觀眾無不為這電影中的情所打動,甚至被這份逝水柔情沖擦了的埋藏內心的心靈傷口,可能要三四天後才慬得疼痛起了。

有情的人,慬得看電影的人,就會明白《斷背山》徹頭徹尾是一個愛情故事,而不是同志愛情故事。可是,恐同症病患者大概沒有看過同志電影,甚至連同性戀朋友也沒有一個,其條件反射令他們對此大加鞭策,無所不用其極去批評電影所帶來的「傷風化現像」。

第七十二屆奧斯卡的最佳電影《美麗有罪》囊括多項大獎,電影以男士的中年危機作為切入點,當中也有同性異性的人性慾望,有婚外情的不幸,有同性戀的秘密;故事反映了人的軟弱和家庭的殘缺,父親被批評為一無是處,總之整套戲所反映的,就是家庭的解體,倫理的混亂。《美麗有罪》所描寫的關係、價值的亂軋(CHAOTIC)以及當中的內心交戰,比《斷背山》有過之而無不及。為什麼不看見我們華人衛道之士走出來對此片說三道四?

若果你對他們的性取向有意見的話,你大可不必要為同性戀者說話。可是,你必須明白,以同性戀的愛情作為題材的,不一定是宣揚同性戀。更何況,不少觀眾均可以準確地說出,電影所說的是一場「愛情故事」,而不是「同性戀的愛情故事」。何解當有同性戀的情況出現在電影的時候,我們的眼睛就自動放上樑木,口腔就塞滿了火藥,要將同性戀這三個字趕盡殺絕呢?

讓電影歸回電影,讓故事歸回故事,讓藝術歸回藝術,難道對教徒真的是那麼困難嗎?

除了《慕尼黑》,我還未有機會看到其他三套被提名電影。以戲論戲,《斷背山》要處理的問題和表達的手法,更勝《慕尼黑》--前者講被壓抑的愛情,後者講仇恨的壓迫感。我自己覺得《斷》更勝於《慕》,可是誰獲最佳電影也不重要,我只希望有份投票奧斯卡的電影工作者,是以自己的專業角度,免卻噪音的騷擾,將獎項頒給最實至名歸的人。

無論如何,一套小眾電影能獲得如此優秀的票房,觀眾已經投了他們神聖的一票。

延伸閱讀:
DAYS OF IMMATURITY
斷背山原聲 - 淡淡的哀愁
斷背山登山小指南
你可以說我偏執…… 《斷背山與男人》


再延伸閱讀:
黃世澤 《究竟宣道會還有沒有言論自由?》

再再延伸閱讀:
基督教報 「斷背山」宣揚扭曲的愛 美國6萬信徒聯署反對

其實"斷背山"不只是教徒眼中的毒藥.只要不接受同性戀的,大多會覺得這部電影極其邪惡.
當中有些人是完全抗拒同性戀題材,沒話可說.
另外有些是自認接受,但不容許同性戀被美化.

但以上兩種人對"斷背山"都只有一種反應,在他們眼中這只是純粹的同性戀電影.
即使電影本身其實沒有什麼立場,他們仍是看不到背後愛的訊息.有點可惜.

(也很多謝你連結了小站的文章~ =D)

多謝你「每天選讀」敝blog,送你一首歌吧:

別人的blog - (調寄RAIDAS別人的歌)

為何仍要寫作 不斷在細想
每夜卻照常 等知音讚賞
曾用真心認真作 藏著淒酸的blog
blogger的聲音卻常比它更響

*人人隨意寫作 一樣那些blog
作罷也惹來三幾則讚賞
其實掌聲屬於那人盡皆知的blog
寫作的blogger卻如永沒名字

#斷背山天天 到處轟炸
實在沒法躲藏 別人的blog 別人風光
藏著我畢生痛楚! 但我不甘心
永遠灰暗 如同陪襯
不相信就這般 無聲的渡過

重唱 *,#

惟願熱烈射燈永閃亮 像千盞欣賞眼睛
從前願望逐漸變真實
如像看見你我 個個細看我的blog

漸暗的燈火卻照醒我
仍然如舊蹉跎 別人的blog 別人風光
藏著漆黑的痛楚 但我不清楚
那裏保證 何時能突破
只恐怕像首歌 重複的渡過
不相信就這般 無聲的渡過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