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朋友的朋友的信
P:
你和我或許有一面之緣。
每一次回到中大的醫學院圖書館,都會為你們這群年青的醫學生所感動。無疑我經常說,以十九歲之齡,就以救死扶死懸壺濟世為己任,實在是太年輕了。可是,對生命的響往,對病困的關念,難道也有分年紀的嗎?無疑很多香港的醫學生只是為了高薪和社會地位而加入醫科,但我卻每每更欣賞那些因不同理想而立志行醫的年青人,無論他們的夢和理想是多麼的不成熟。
無論你如何的自謙,被選上為醫學生,已經可以證明你在學業上的能力。醫學生永遠有一份自信心肯定不足,深怕自己是群體當中最無用最落後的一員。這份「擔驚受怕」,令到不少醫科同學五年的醫學生生涯徨恐終日,寢食難安。畢竟,將十八至廿四歲,人生最黃金的歲月,完全投資於讀書,實在是不足為人道。這一點,每一個醫學生都曾經歷過。
難道你今天所看見每位在病房或門診的師兄師姊,都是風光非常,無痛無病的走過五年或更長的習醫旅程嗎?斷乎不是。而事實上,只要一日醫科生也是人,也是有情的動物,就會為這習醫的決定流過眼淚。有幾多人真的是五年內無風無雨全部合格過來?有幾多人因為一次失敗就永遠注定做不成好醫生。經驗所得,考試成績或許能夠影響你是否能夠拿得研究學位又或大醫院的席位,但不代表與該醫學生他日是否一個好醫生有關。這一點,你的師兄帥姐難道沒有告訴你嗎?
行醫多年,我越來越發覺病人不是要求有絕頂聰明的醫神,畢竟大部份的病症均是非常容易診斷,而困難診斷的疾病,不是早已轉介相關的專科,又或是那些無藥可醫的症狀。醫學院的教育失敗的地方,就是要醫學生養成強記罕見疾病的內容和醫治方法,卻不暗如何及早發現並作適當的專介。那些十年不見一次的疾病,為大部份醫學生所熟習,但對那些每天均會遇見的病例,醫學生的掌握卻不如理想。不少醫學生浪費了太多時間,去讀些無關痛癢的資料提材,無疑就成為一份消化不來的壓力,把已經脆弱的心靈強行再次打碎。
面對如此鉅大的心靈壓力,我每每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問每一個師弟師妹這條老土的問題,縱然有很多人批評這條問題「不切實際」,我甚至試過在迎新營問這條問題時被剛入學的師弟師妹取笑,縱然這個答案未必是永恆不變,但我總覺得,每次我困倦失落時,這條問題就像一盞明燈,在污雲密佈的日子為我照出方向:
進入醫學院的人有很多類型。的確有些人是因成績太好而不想進入其他科目而選了醫科,的確有些人是因父母之命而入了醫科,有些是貪圖醫生的生活和社會地位而入這一行,但我可以肯定,這些令人灰心喪志的例子,難道在別的科目沒有嗎?
我敢打賭,惟有在醫科,你才可以找到最多的感人故事。而你自己本身習醫的原因,可能也是另一個有血有淚的生命故事。
惟有有故事的人,才可以在最惡劣的環境找到意義;惟有故事本身,才是推動我們在逆境求存的意義。
我難道沒有經歷過考試不合格嗎?當然不是。做了醫生就是一帆風順嗎?當然不是。想救的人就一定救到嗎?當然不是。不順境的日子,無論你是醫學生抑或是醫生,一樣都要面對。
才數個月前,有一晚和幾位同屆同學把酒談心,想起在醫管局工作的壓力,想起廿多歲仍未能一展所長,那時那刻,內心疲乏完全流露了出來。
此時此刻,一位同學頓時提醒我們:「無論我們幾慘,難道慘得過我們的病人嗎?我們當初習醫,希不是就想他們活得好一些嗎?」雖不至於像HEMAN一樣「我已經充滿力量啦」,但他的說話,的確點燃我們心內的夢想和火(如果大家還有夢想和火的話)。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絕不是競選的騙人口號,而是人生在逆境中必定要持守的最後信念。惟有夢想,才能編織希望,改變命運;亦惟有夢想,才可以叫人在最絕望的日子,仍有氣力活過來。
你當初讀醫為的是什麼?
這是我五年習醫生涯經常問自己的問題。這是我在實習醫生非人生活下經常問自己的問題,直至今日我出來做醫生,我也問同一樣的問題。無論是灰心失意的時候,又或埋怨自己習醫決定的時候,我每每找一個寧靜的地方,望著老樹問自己這條問題,聽一聽風聲雨聲和小橋流水聲,感受不同人的脈搏和心條,我就知道,我所走的路不是徒然的。
P,M告訴了少許關於你的故事。我相信你習醫的決定絕非偶然。無人會知道你習醫的決定是否正確,但我相信追逐夢想,本身已經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無人會因為你一次失敗而看不起你,但如果你永遠逃避的話,就會永遠給人看輕。才只是習醫路的一個小小的挫折,你的朋友會在身邊等你,你的師長會在你的身旁為你打氣,就只待看你願否踏出「站起」的一步了。
習醫路遙遠,人生總是充滿了挫折,但只要你有一息尚存,有的就永遠是機會。你比我年青,你比我有更多更多的機會。既然你昔日已經選定了行醫這條路,今天小小的失腳,應該不會令你那麼快半途而廢吧。
有一個急症了,這個病人不只在等我,也在等你。大家關心你,相信你也支持你。擦乾眼淚,前面尚有無限的風光在等你漫步呢。
DR.W
〔原定這星期天談談自己舊教會十四年的堂慶,不過我總覺得,對一個年青人作出鼓勵,比對一間以數字和增長為本的機構作出感言,更來得實際。〕
你和我或許有一面之緣。
每一次回到中大的醫學院圖書館,都會為你們這群年青的醫學生所感動。無疑我經常說,以十九歲之齡,就以救死扶死懸壺濟世為己任,實在是太年輕了。可是,對生命的響往,對病困的關念,難道也有分年紀的嗎?無疑很多香港的醫學生只是為了高薪和社會地位而加入醫科,但我卻每每更欣賞那些因不同理想而立志行醫的年青人,無論他們的夢和理想是多麼的不成熟。
無論你如何的自謙,被選上為醫學生,已經可以證明你在學業上的能力。醫學生永遠有一份自信心肯定不足,深怕自己是群體當中最無用最落後的一員。這份「擔驚受怕」,令到不少醫科同學五年的醫學生生涯徨恐終日,寢食難安。畢竟,將十八至廿四歲,人生最黃金的歲月,完全投資於讀書,實在是不足為人道。這一點,每一個醫學生都曾經歷過。
難道你今天所看見每位在病房或門診的師兄師姊,都是風光非常,無痛無病的走過五年或更長的習醫旅程嗎?斷乎不是。而事實上,只要一日醫科生也是人,也是有情的動物,就會為這習醫的決定流過眼淚。有幾多人真的是五年內無風無雨全部合格過來?有幾多人因為一次失敗就永遠注定做不成好醫生。經驗所得,考試成績或許能夠影響你是否能夠拿得研究學位又或大醫院的席位,但不代表與該醫學生他日是否一個好醫生有關。這一點,你的師兄帥姐難道沒有告訴你嗎?
行醫多年,我越來越發覺病人不是要求有絕頂聰明的醫神,畢竟大部份的病症均是非常容易診斷,而困難診斷的疾病,不是早已轉介相關的專科,又或是那些無藥可醫的症狀。醫學院的教育失敗的地方,就是要醫學生養成強記罕見疾病的內容和醫治方法,卻不暗如何及早發現並作適當的專介。那些十年不見一次的疾病,為大部份醫學生所熟習,但對那些每天均會遇見的病例,醫學生的掌握卻不如理想。不少醫學生浪費了太多時間,去讀些無關痛癢的資料提材,無疑就成為一份消化不來的壓力,把已經脆弱的心靈強行再次打碎。
面對如此鉅大的心靈壓力,我每每一而再再而三的反問每一個師弟師妹這條老土的問題,縱然有很多人批評這條問題「不切實際」,我甚至試過在迎新營問這條問題時被剛入學的師弟師妹取笑,縱然這個答案未必是永恆不變,但我總覺得,每次我困倦失落時,這條問題就像一盞明燈,在污雲密佈的日子為我照出方向:
進入醫學院的人有很多類型。的確有些人是因成績太好而不想進入其他科目而選了醫科,的確有些人是因父母之命而入了醫科,有些是貪圖醫生的生活和社會地位而入這一行,但我可以肯定,這些令人灰心喪志的例子,難道在別的科目沒有嗎?
我敢打賭,惟有在醫科,你才可以找到最多的感人故事。而你自己本身習醫的原因,可能也是另一個有血有淚的生命故事。
惟有有故事的人,才可以在最惡劣的環境找到意義;惟有故事本身,才是推動我們在逆境求存的意義。
我難道沒有經歷過考試不合格嗎?當然不是。做了醫生就是一帆風順嗎?當然不是。想救的人就一定救到嗎?當然不是。不順境的日子,無論你是醫學生抑或是醫生,一樣都要面對。
才數個月前,有一晚和幾位同屆同學把酒談心,想起在醫管局工作的壓力,想起廿多歲仍未能一展所長,那時那刻,內心疲乏完全流露了出來。
此時此刻,一位同學頓時提醒我們:「無論我們幾慘,難道慘得過我們的病人嗎?我們當初習醫,希不是就想他們活得好一些嗎?」雖不至於像HEMAN一樣「我已經充滿力量啦」,但他的說話,的確點燃我們心內的夢想和火(如果大家還有夢想和火的話)。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絕不是競選的騙人口號,而是人生在逆境中必定要持守的最後信念。惟有夢想,才能編織希望,改變命運;亦惟有夢想,才可以叫人在最絕望的日子,仍有氣力活過來。
你當初讀醫為的是什麼?
這是我五年習醫生涯經常問自己的問題。這是我在實習醫生非人生活下經常問自己的問題,直至今日我出來做醫生,我也問同一樣的問題。無論是灰心失意的時候,又或埋怨自己習醫決定的時候,我每每找一個寧靜的地方,望著老樹問自己這條問題,聽一聽風聲雨聲和小橋流水聲,感受不同人的脈搏和心條,我就知道,我所走的路不是徒然的。
P,M告訴了少許關於你的故事。我相信你習醫的決定絕非偶然。無人會知道你習醫的決定是否正確,但我相信追逐夢想,本身已經是一件令人感動的事。無人會因為你一次失敗而看不起你,但如果你永遠逃避的話,就會永遠給人看輕。才只是習醫路的一個小小的挫折,你的朋友會在身邊等你,你的師長會在你的身旁為你打氣,就只待看你願否踏出「站起」的一步了。
習醫路遙遠,人生總是充滿了挫折,但只要你有一息尚存,有的就永遠是機會。你比我年青,你比我有更多更多的機會。既然你昔日已經選定了行醫這條路,今天小小的失腳,應該不會令你那麼快半途而廢吧。
有一個急症了,這個病人不只在等我,也在等你。大家關心你,相信你也支持你。擦乾眼淚,前面尚有無限的風光在等你漫步呢。
DR.W
〔原定這星期天談談自己舊教會十四年的堂慶,不過我總覺得,對一個年青人作出鼓勵,比對一間以數字和增長為本的機構作出感言,更來得實際。〕
I got it.
Thank you so much.
I will keep this in mind.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Posted by 匿名 | 5/22/2006 08:30:00 下午
這篇文章, 亦鼓勵了我...
或許他日身邊的同學們有須要的話,我會把你的信寄給他們...
謝謝你的信
Posted by 匿名 | 5/22/2006 10:27:00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