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忠誠黟伴 » | 焗住結婚 » | 不便評論 » | 無間道 » | 藥丸 » | 生命教育 » | 專業的庸俗 » | 一個故事 » | 缺乏了的一些感動 » | 英格蘭的支持者 »

生命的飲歌 - 1

劇名:《生命的飲歌》(As It Is in Heaven)
年份:2004 
導演:基保勒(Kay Pollak)
主演:米高列維治(Michael Nyqvist), 芙烈達荷格(Frida Hallgren), 寧勒積基(Lennart Jahkel)
觀賞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
國家:瑞典

榮獲二零零五年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提名

警告:此文含有大量詳細的劇情描寫

《生命的飲歌》不是一套談論宗教的戲子,卻意外地對教會內的偽善以至教徒的私心有著深刻的描寫,並作出有力的批判。

正值事業高峰的丹尼是一位知名但冷酷的音樂家和指揮家,因著心臟病發,決意放棄名成利就的表演生涯,回到他離開了三十五年的故鄉,整理自己的人生,並去追尋、聆聽那些在其內心深處遺失已久,能扉動人心的音樂。

自出道時已經改名換姓的他,回到故居的其中一個原因其實就是想避靜。可是當他一回到自己的故鄉,該小鎮的牧師就立即前來拜訪。牧師不斷表示對這位音樂家的嚮慕,但讚美之言未能打動這位立心隱居的指揮的心,並立刻拒絕牧師一同進膳的邀請。

是甚麼令到這位音樂家願意走入教堂?原來不是甚麼的道理,又或是宗教的觸覺,而是小鎮上的教會合唱團,一個又一個的無名小子,凡夫走卒。他們未經甚麼正統的訓練,可能只是八十多歲的老太婆,經常受到先生毒打的妻子,極速換畫但渴望愛的少女,粗聲粗氣的車鋪東主,甚至是一名經常失禁的弱智青年。是他們的聲音,也是他們的眼神,催使這名大音樂家,決意留低擔任這合唱團的指揮。

牧師從來不是關心歌者是否在唱詩當中能夠對音樂有更多認識,而是他們「是否正在唱聖詩」。當有會友向牧師打小報告,指多次的排練均未有唱聖詩的時候,這指控立即觸動了牧師的神經,對他的印象大打折扣。

教堂內每一個人縱然有天使的裝潢,卻同時是生命的懦夫。當其中一個合唱團女成員被丈夫在演習時強行拉回家,當大家均明知她回到家中是會被丈夫毒打,合唱團的會友沒有一個人敢去上前勤阻,並以那女團員不肯離婚為由,把這家庭暴力合理化。教徒的麻本引起丹尼的不忿和怒火。

當合唱團其中一成員的表弟--一位經常失禁的弱智人士,要求加入詩班的時候,立即被那名成員拒絕和阻止,並指其弱智人士的參與會破壞詩班的表現和演出,亦是由丹尼為這名最不顯眼的小兄弟,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聲調。一個講求接納的地方,竟然要靠一個不信神的人去表達這份接納的愛。

教會本應是一個接納罪人的地方,而並非定罪的地方。其中一個渴望愛的少女在情場上多番翻波,與村鎮醫生拍拖,卻原來全村只得她不知道對方有妻有兒,而詩班成員雖然知道她在愛情受騙,卻沒有一個人願意挺身以出引其歸回正路,而是在背後私語批評其私生活不檢點。當丹尼開始對這少女產生好感時,甚至有會友以他選擇「蕩婦」,教會縱容性犯罪為由,決意退出詩班。

這位牧師又如何?受人尊重的牧師袍背後,其實不是宗教信仰的虔敬,而是對自己內心欲望的壓抑。因著牧師的形象,他甚至禁制了自己以及其妻子歡樂的可能,無論是透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抑或與妻子的性生活上。當師母在丹尼的音樂下與其他詩班成員開懷跳舞,盡情歌唱的時候,卻被牧師指責為「坦胸露背」;牧師嫌師母多次為丹尼說好話是過從甚密,關係不太合宜時,師母卻踢爆牧師在神學巨著書櫃的背後,也放了不少色情刊物;當師母要求和牧師放下內心的執著來一次魚水之歡,第二天牧師卻跪在聖壇前對其妻子冷冷地說:「昨晚的事沒有發生過」,最終把師母的心完全傷透。

丹尼的合唱團帶給成員歡樂,以及賦予他們生活的意義和勇氣。這一切令牧師以及保守會友深感勢力不保,牧師決意開除丹尼,但被丹尼更新的合唱團成員卻決意跟隨他,大夥兒離開教會,最後他們的歌聲感動上教堂的人,教堂的崇拜因人數太少惟有被迫取消。這個由小民百姓所組成的非專業合唱團,最後越來越狀大,劇中人物的心靈也不斷在成長,最後能夠前往奧地利參加音樂比賽,用歌聲感染更多的人。

片中不乏互相質問的情節,其對話卻是上好的信仰反省題材。其中一句「上帝沒有定罪,定罪的是教會,是你和我。(大概意思)」,狠狠地插了那些以「道德」和「真理」為袍的教徒一刀,撕破他們的面紗。

是甚麼令這個冷酷的丹尼有如此大的改變?又有甚麼令他有如此強大的改變能力?當丹尼再遇到其恩師的時候,他說:「我愛他們,他們也愛我。」。這個「愛的故事」,其動力卻正正不是源於教堂內的宗教以及十架的信仰,而是對人類心靈光的重尋與肯定,這故事發生在以發為見稱的教堂當中,實在令人玩味。

確實值得一看, 值得一思.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