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飲歌 - 1

年份:2004
導演:基保勒(Kay Pollak)
主演:米高列維治(Michael Nyqvist), 芙烈達荷格(Frida Hallgren), 寧勒積基(Lennart Jahkel)
觀賞地點:百老匯電影中心
國家:瑞典
榮獲二零零五年奧斯卡最佳外語電影提名
警告:此文含有大量詳細的劇情描寫
《生命的飲歌》不是一套談論宗教的戲子,卻意外地對教會內的偽善以至教徒的私心有著深刻的描寫,並作出有力的批判。

自出道時已經改名換姓的他,回到故居的其中一個原因其實就是想避靜。可是當他一回到自己的故鄉,該小鎮的牧師就立即前來拜訪。牧師不斷表示對這位音樂家的嚮慕,但讚美之言未能打動這位立心隱居的指揮的心,並立刻拒絕牧師一同進膳的邀請。
是甚麼令到這位音樂家願意走入教堂?原來不是甚麼的道理,又或是宗教的觸覺,而是小鎮上的教會合唱團,一個又一個的無名小子,凡夫走卒。他們未經甚麼正統的訓練,可能只是八十多歲的老太婆,經常受到先生毒打的妻子,極速換畫但渴望愛的少女,粗聲粗氣的車鋪東主,甚至是一名經常失禁的弱智青年。是他們的聲音,也是他們的眼神,催使這名大音樂家,決意留低擔任這合唱團的指揮。

教堂內每一個人縱然有天使的裝潢,卻同時是生命的懦夫。當其中一個合唱團女成員被丈夫在演習時強行拉回家,當大家均明知她回到家中是會被丈夫毒打,合唱團的會友沒有一個人敢去上前勤阻,並以那女團員不肯離婚為由,把這家庭暴力合理化。教徒的麻本引起丹尼的不忿和怒火。
當合唱團其中一成員的表弟--一位經常失禁的弱智人士,要求加入詩班的時候,立即被那名成員拒絕和阻止,並指其弱智人士的參與會破壞詩班的表現和演出,亦是由丹尼為這名最不顯眼的小兄弟,尋找到屬於自己的聲調。一個講求接納的地方,竟然要靠一個不信神的人去表達這份接納的愛。


丹尼的合唱團帶給成員歡樂,以及賦予他們生活的意義和勇氣。這一切令牧師以及保守會友深感勢力不保,牧師決意開除丹尼,但被丹尼更新的合唱團成員卻決意跟隨他,大夥兒離開教會,最後他們的歌聲感動上教堂的人,教堂的崇拜因人數太少惟有被迫取消。這個由小民百姓所組成的非專業合唱團,最後越來越狀大,劇中人物的心靈也不斷在成長,最後能夠前往奧地利參加音樂比賽,用歌聲感染更多的人。

是甚麼令這個冷酷的丹尼有如此大的改變?又有甚麼令他有如此強大的改變能力?當丹尼再遇到其恩師的時候,他說:「我愛他們,他們也愛我。」。這個「愛的故事」,其動力卻正正不是源於教堂內的宗教以及十架的信仰,而是對人類心靈光的重尋與肯定,這故事發生在以發為見稱的教堂當中,實在令人玩味。
確實值得一看, 值得一思.
Posted by
匿名 |
7/12/2006 03:51:00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