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奇」望
還未有時間去完成《二零零六教會醜事回顧》,我卻先在此表達我新一年的祝願,希望今年貧富懸殊差距收窄,人人有工開,人人有藥食。
香港市民對醫療服務的認知是有點畸型的,看醫生就是為了拿藥,如果有次你看醫生人家不給你藥物,你肯定下次不會看他。而事實上,很多簡單疾病基本上只有處理徵狀的藥物,一般要等等身體自然康復,而且對老人家來說,多重藥物共用(polypharmacy)已經被證實對身體有害,盡可能醫生(特別是政府醫生)都希望減少病人不必要的藥物,但這舉動往往是不受歡迎。很多人始終有種感覺,看醫生不拿藥就等於白看。
香港的政府醫院在藥物提供上,基本上是非常充足。而事實上,不少新藥物以及技術,只要是成效顯著的,就算是昂貴也會被引入。不過,事實上是,雖然每一年被開發的新藥多如百千,但真正有顯著作用,甚至帶來革命性療效的,每年可能只得一兩種。其他的新藥又或科技,你可能付出多百倍,才換來百分之一的療效優勢。特別是最新的化療藥又或降膽固醇藥,雖然藥廠不斷吹噓賣廣告,但行內人就會知道,它們的「價格/性效」比之低,令你更想將納稅人的血汗錢放在能夠幫助到更多人的地方。當那些壓力團體在吹噓什麼什麼新藥在外國已經很普遍,他們卻同時隱瞞這些藥物在外國都屬於藥物名冊的行列,除非你付出某個程度的醫療保險金額,否則可以免問。
藥物本身其實是非常昂貴的,但醫生的診金所包含的專業診斷過程,才是最昂貴的一項,人力資源永遠是專業最昂貴的一環。這一點,當你一日未有嚴重又或長期病患,你是未能體會的。
自從醫管局藥物名冊出爐後,每一個醫生都成為了「守財奴」,對那些價格昂貴但療效不顯著的貴藥非常手緊,每次在門診見到病人正在服用那些貴藥的時候,會比平常更用心翻閱他的個案,以一個法官的眼光去再三質問:「這病人是否付合資格去領取這昂貴的藥物?」
要知道貴藥動輒十多元一盒,如果三個月覆診一次,病人就可以以十元的價格去換取過千元的藥物。醫生並不反對藥物名冊,相反我們亦認同資源應該用得其所去換取最大的價值幫到最多的人。而事實上越來越多人也願意付出更多去購買健康,可是,對那些經濟能力非常薄弱的人,每次我按指引取消那些昂貴藥物的時候,雖然我知道這個醫療決定不會對他的生命以及健康帶來影響,但內心始終有種在乞丐的碗搶飯吃的不安。
不安的感覺,並不是來自「剝削」了他們的「用藥權」,公立醫生有責任去平衡一個社會在什麼時候去使用什麼藥物能夠帶來最大的社會利益。我的不安,是來自當我們和病人為著那千元百塊去諸多計較(不要看輕這千元百塊,每間醫院一年可能因此要支付至少千萬元…),而是當看到政府每每向大財團輸送利益,那份「鬆章」的豪爽,就令我覺得向小市民計較這千元百塊背後其實是多麼的不公義。每一個地產項目的批核,又或建築密度的放鬆,代表著以億元計的利益。政府每每慷納稅人的慨,為富商大開方便之門。這些少收的稅收,試問又要靠停止多少個病人「不合資格」的昂貴藥物才能補夠過來。
我支持藥物名冊,就每一項昂貴的藥物定立指引,使資源用得其所,但當前線醫護人員為了這理想而成為不少病人的磨心之時,政府又會否檢討他們的浪費?審計處無疑在這方面是非常的出色(也令不少同僚感到煩厭),但老實說,他們所找出來的數目,相對整個西九、數碼港等多項大型鬆章項目,數值上只是九牛一毛。每當我看到貧民區上聳立一座又一座的所謂豪宅,我的內心總是出現莫名其妙的憤怒。
我不是社會學家,我沒有解決貧富懸殊的高見,對著這些富可敵國的財閥,我只能夠希望他們本著他們最後的良心,拿來贈醫施藥,我不否認李嘉誠先生在這方面是先軀,但很可惜,我們還未可以見到其他富商能夠效法。當有富豪一擲過億元作為其兒子結婚的員工利是,他又可曾想過投下近似的金錢來開設醫院,發展醫療項目,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病人?
在美國,不少富豪,特別是那些因資訊科技而發達的新貴,大多會「發財立品」,設立不同的慈善基金。你可能會批評他們「整色整水」,又或只是為了公關形象,但至少人家願意分出自己部份身家,實行為善最樂,相比之下,香港的富商,就好似是缺少了這份慷慨。
當然,不少社運朋友,可能對這消極的方法不屑一顧,但當十億元已經足夠一間小型醫院運作的時候,又不知道那些早已在天水圍以及新界大西北的樓房地盤賺夠的富商,有天良心發現,願意在天水圍捐出一間半間醫院,又或贊助某些藥物的供應。因為我不敢期望一年內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會立即改善,但希望今年有人會良心發現慷慨解囊,不算是過高的新年願望嗎…
香港市民對醫療服務的認知是有點畸型的,看醫生就是為了拿藥,如果有次你看醫生人家不給你藥物,你肯定下次不會看他。而事實上,很多簡單疾病基本上只有處理徵狀的藥物,一般要等等身體自然康復,而且對老人家來說,多重藥物共用(polypharmacy)已經被證實對身體有害,盡可能醫生(特別是政府醫生)都希望減少病人不必要的藥物,但這舉動往往是不受歡迎。很多人始終有種感覺,看醫生不拿藥就等於白看。
香港的政府醫院在藥物提供上,基本上是非常充足。而事實上,不少新藥物以及技術,只要是成效顯著的,就算是昂貴也會被引入。不過,事實上是,雖然每一年被開發的新藥多如百千,但真正有顯著作用,甚至帶來革命性療效的,每年可能只得一兩種。其他的新藥又或科技,你可能付出多百倍,才換來百分之一的療效優勢。特別是最新的化療藥又或降膽固醇藥,雖然藥廠不斷吹噓賣廣告,但行內人就會知道,它們的「價格/性效」比之低,令你更想將納稅人的血汗錢放在能夠幫助到更多人的地方。當那些壓力團體在吹噓什麼什麼新藥在外國已經很普遍,他們卻同時隱瞞這些藥物在外國都屬於藥物名冊的行列,除非你付出某個程度的醫療保險金額,否則可以免問。
藥物本身其實是非常昂貴的,但醫生的診金所包含的專業診斷過程,才是最昂貴的一項,人力資源永遠是專業最昂貴的一環。這一點,當你一日未有嚴重又或長期病患,你是未能體會的。
自從醫管局藥物名冊出爐後,每一個醫生都成為了「守財奴」,對那些價格昂貴但療效不顯著的貴藥非常手緊,每次在門診見到病人正在服用那些貴藥的時候,會比平常更用心翻閱他的個案,以一個法官的眼光去再三質問:「這病人是否付合資格去領取這昂貴的藥物?」
要知道貴藥動輒十多元一盒,如果三個月覆診一次,病人就可以以十元的價格去換取過千元的藥物。醫生並不反對藥物名冊,相反我們亦認同資源應該用得其所去換取最大的價值幫到最多的人。而事實上越來越多人也願意付出更多去購買健康,可是,對那些經濟能力非常薄弱的人,每次我按指引取消那些昂貴藥物的時候,雖然我知道這個醫療決定不會對他的生命以及健康帶來影響,但內心始終有種在乞丐的碗搶飯吃的不安。
不安的感覺,並不是來自「剝削」了他們的「用藥權」,公立醫生有責任去平衡一個社會在什麼時候去使用什麼藥物能夠帶來最大的社會利益。我的不安,是來自當我們和病人為著那千元百塊去諸多計較(不要看輕這千元百塊,每間醫院一年可能因此要支付至少千萬元…),而是當看到政府每每向大財團輸送利益,那份「鬆章」的豪爽,就令我覺得向小市民計較這千元百塊背後其實是多麼的不公義。每一個地產項目的批核,又或建築密度的放鬆,代表著以億元計的利益。政府每每慷納稅人的慨,為富商大開方便之門。這些少收的稅收,試問又要靠停止多少個病人「不合資格」的昂貴藥物才能補夠過來。
我支持藥物名冊,就每一項昂貴的藥物定立指引,使資源用得其所,但當前線醫護人員為了這理想而成為不少病人的磨心之時,政府又會否檢討他們的浪費?審計處無疑在這方面是非常的出色(也令不少同僚感到煩厭),但老實說,他們所找出來的數目,相對整個西九、數碼港等多項大型鬆章項目,數值上只是九牛一毛。每當我看到貧民區上聳立一座又一座的所謂豪宅,我的內心總是出現莫名其妙的憤怒。
我不是社會學家,我沒有解決貧富懸殊的高見,對著這些富可敵國的財閥,我只能夠希望他們本著他們最後的良心,拿來贈醫施藥,我不否認李嘉誠先生在這方面是先軀,但很可惜,我們還未可以見到其他富商能夠效法。當有富豪一擲過億元作為其兒子結婚的員工利是,他又可曾想過投下近似的金錢來開設醫院,發展醫療項目,去幫助更多有需要的病人?
在美國,不少富豪,特別是那些因資訊科技而發達的新貴,大多會「發財立品」,設立不同的慈善基金。你可能會批評他們「整色整水」,又或只是為了公關形象,但至少人家願意分出自己部份身家,實行為善最樂,相比之下,香港的富商,就好似是缺少了這份慷慨。
當然,不少社運朋友,可能對這消極的方法不屑一顧,但當十億元已經足夠一間小型醫院運作的時候,又不知道那些早已在天水圍以及新界大西北的樓房地盤賺夠的富商,有天良心發現,願意在天水圍捐出一間半間醫院,又或贊助某些藥物的供應。因為我不敢期望一年內香港的貧富懸殊問題會立即改善,但希望今年有人會良心發現慷慨解囊,不算是過高的新年願望嗎…
在外國還有稅務的考量-與其不為人知地把金錢給稅局(這裏納入息稅的百分比比香港高),倒不如用在能為自己正面宣傳的所謂慈善用途(可扣稅的)。
Posted by kc | 1/01/2007 06:01:00 下午
醫生
我看完您這篇文章後,對香港的醫療體系有了更多的認識!您不妨寫更多這類的文章,讓更多人對此認識多些,減少社會上這些矛盾!!!
ps您我文筆很不錯,您以前是怎樣學中文的?
Posted by 匿名 | 9/02/2007 10:16:00 下午
florence:
這個blog其實已經荒廢,請前往
http://doctorfat.wordpress.com
我的中文很差的…高考作文還拿了F回來…
Posted by Raymond WOO | 9/02/2007 10:34:00 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