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哀慟.反思.蒼茫 » | 工作與男女人 » | 恐慌與認知不相稱 » | 以和為貴?其實我介意 » | 星期天再談談黃國堯 » | 非法內容 » | 我的善寧構想 » | 悼山 » | 死得平安 » | 中大充電池 »

RISK訪問

早前與ROUNDTABLE的朋友就醫療融資和公共醫療角色閒談:
政策訪問系列之一:專訪胡金榮醫生 02/05/2006
劉詠芝 《 分散醫療服務到地區和私營體系》

以醫療融資 ,及 融合公 私營醫 療體系方式,減輕公營服務的負擔,成了特區政府和 立法會議員 關注的醫療改革課題。醫療資源涉及你和我的稅額,其資源流向,實在不容忽視 。

現職於公營明愛醫院的胡金榮醫生對公 、 私營醫療體系角色有一番見解: 「 一提到調整醫療政策,大眾都會以 『 政府害死市民 』 、 『 欺負弱病 』來形容當權者。 公營醫療是為市民提供最基本的醫療服務,而不是最豪華的醫療服務。想享受更高的服務嗎?想有五星級酒店的享受嗎?私家醫院提供了不少服務,任君選擇。 」

不談醫療融資,只談如何提升私營醫療和基層門診的認受性,以減輕公營負擔,胡醫生為醫療改革注入新討論。

過份迷信公營比私營專業

現職於明愛醫院內科部的胡金榮醫生,每天早上診治三十人,忙過不停。他認為, 「人們 過份迷信公營急症室比私營診所專業 、快、便宜, 成了近十年來,地區診症轉移到急症室,令公營醫療體系負荷過重的主因。 」

胡醫生每天工作時間為朝九晚七,早上巡房和診症;中午處理病人事務,包括收急症和寫轉介信等;下午再診治三十至四十個門診病人,有時更要上門家訪,人手緊拙。他認為,大眾有必要改變對公營醫院的 「迷戀」,多使用私營醫院或基層的地區診所,不要濫用急症室,減輕公營醫院的負擔。

然而,政府在醫療市場的角色該是甚麼呢?

分散公營醫療體系

政府干涉醫療市場之程度,一方面要考慮社會弱勢未有能力平等進入醫療系統,另一方面又要有效控制醫療支出。政府 、 立法會議員,普遍支持融會公私營的醫療服務,爭論的是政府投放多少資源到地區。

《 社會福利服務 》 指出,政府干涉醫療市場可分為四大類:企業化醫療體系 (Entrepreneurial Health System) ,或稱消費者自費式醫療照護;國營化 (Nationalized) 公醫制醫療體系;分散國營醫療體系 (Decentralized National) ;社會主義醫療體系 (Socialist) 。

香港目前的討論則近似分散公營醫療體系:以保險計劃融資,和重新分配公私營醫療體系,減輕公營醫院負擔;提高基層醫療的認受性,把醫療服務下放到地區和基層等。政府的角色,不是直接提供醫療服務,而是通過各地區,負責管理和監察工作。因此個人在生病時,可以找基層或家庭醫生,而且得到保險計畫的資助。在政府管制下,醫生及醫療機構難以濫用費用和敷衍塞責。

公 、 私營的分工

醫療保險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負擔得起。但社會弱勢和失業者,如何有能力支付這費用呢? 把公、私營醫療體系重新分配,目的是讓公營體系集中服務較低收入人士,而私營體系服務收入一般或以上的市民。

但胡醫生認為大眾過份依賴公營醫療體系,難以出現上述分工,「 政黨和傳媒每每利用市民大眾對醫療政策的無知,去製造一些危言聳聽穿鑿附會流於感性的醫療評論和要求。在香港,你只需要付出第三世界的價錢,就可以享受世界一流的公營醫療服務。當你批評公營醫療體系服務質素差的時候,你試虛心看看世界各地的公營醫療體系,就會相信我們比很多地方都跑得更前。 」

下放醫療服務到地區

特區要實行醫療改革,已是不可置疑的事。胡醫生認為,我們除了要討論如何落實醫療融資,改變大眾過份迷戀公營醫院,更應 加強大眾對全科的基層醫生的信心, 以實現下放醫療服務到地區 。

他稱: 「 全科醫生絕對有足夠能力進行一般診治,實際上,很少要勞煩專科醫生。大眾更應注意曼性疾病,相信全科的家庭醫生。 」

政府應盡快通過政策,令醫療資源用得其所 。更應加快 提高地方和私營醫療體系的認受性,以減輕公營的負擔 。 無奈特首只顧坐穩其寶座,醫療改革將無了期拖延。

原來,除了要政府權力下放外,醫療服務下放亦不容忽視!

出處網址
自己不是公共醫療醫學的專科,也不是社會或公共行政學的材料,不敢在智庫當中的高手面前班門弄斧。

全世界的公共醫療體系都存在著一個問題,就是醫療費用急升,而醫療撥款的升幅永遠追不上醫療開支的進度,加上人口老化,財源永遠都是一個大問題。

人手薪酬開支自然佔醫療開支的一大筆,但試想想,在這個以人為本的專業,人力資源永遠是最重要的一環。

五十年前不會有「善終專科醫生」的概念,三十年前不會有現代化療電療的概念,微傷口手術也是這十年才在香港發展起來。現在糖尿病併發症的病人能夠得到糖尿科專科護士的醫療觀察,這都是近廿多年才在香港流行。還有很多專職醫療的概念,如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一切一切的服務,就要倚靠聘請人手,薪酬開支所佔的比例一定是最大。

日新月異的科技也是一個問題,已有百多年的X光片價錢便宜,但當動用上電腦素描、磁力共振、正電子素描甚至核子醫學的檢查,每次開支均是數以千元甚至過萬元計。很多檢查方法在三十多年前的香港,根本就是聞所未聞。

藥物的日新月異也是問題,新品種的抗生素比舊有的可能貴上一百倍,還有生物醫學的發展,很多以千元萬元為單位的化療藥物,都會對醫療開支構成負擔。

醫療融資看似是與你我無關的行政和經濟問題,但如果你想一想這些開支的付出是來自你和我這些納稅人,你和我就有責任去問我們所繳交的稅項是否用得其所,畢竟每付出每一分每一毫,也是來自你和我的口袋。